记者从河南豫剧三团获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于8月5日13时37分在郑州逝世。
王善朴先生是豫剧界的泰斗级人物,其艺术生涯跨越数十载,为豫剧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代表作《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深受观众喜爱,塑造的经典角色深入人心。
7月6日晚,“再唱一百年”王善朴先生从艺九十周年声腔艺术师徒演唱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作为豫剧现代戏奠基人之一、百岁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携弟子与再传弟子同台献艺,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声腔盛宴,展现豫剧艺术的生生不息。
豫剧现代戏开拓者
王善朴,1929年出生于河南省清丰县古城乡唐营村。
1938年,王善朴入科班学戏,师从戏曲老艺人陈玉才学习文武小生,初登台便以超越常人的禀赋展现出艺术才华。自此,他对戏曲艺术产生更加浓厚的热爱。他1947年加入冀鲁豫边区四分区文工团,将戏曲艺术化作革命理想的宣讲台,用一腔挚爱追求着戏曲艺术的美好未来。1953年,他调入河南省歌剧团任演员、戏剧队长。1956年,他转入河南省豫剧三团任主演,先后担任三团的副团长、团长、党支部书记。他以满腔热情和对戏曲热爱与编导杨兰春、音乐设计王基笑等战友们一起,开启了豫剧现代戏的探索。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朝阳沟》已更替四代演员,演出逾6000场,至今仍是河南省豫剧三团的招牌戏、看家戏、叫座戏。它不仅仅是一部戏,更是一代代戏迷与观众心中的精神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王善朴在电影版《朝阳沟》中演拴保时34岁,魏云扮演银环时只有27岁。王善朴扮演的拴保,既有青年文化知识分子的气质,又有农民的勤劳、本分、善良、质朴,比较符合这一角色,而且唱腔浑厚明亮、朴实无华,韵律委婉、情感真挚、饱满,是开男声使用大本嗓演唱的先河者。
王善朴创立的豫剧声腔被誉为“善调”唱法,这种唱法据说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具有“善良、上善”的特质,质朴无华中蕴含着一种生机和力量。
王善朴非常低调谦,面对过往的艺术成就与辉煌人生,总是淡泊如水。
下面,我们看看他的艺术人生之路:
1957年,王善朴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戏剧会演,在豫剧《刘胡兰》中饰演连长王本固,荣获表演三等奖;
1958年,王善朴凭借豫剧舞台版《朝阳沟》中拴保一角,被称为“现代戏第一小生”;
1960年,王善朴在豫剧《冬去春来》中饰演赵广全一角,在中国现代戏会演中荣获优秀表演奖,被誉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典型形象;
1963年,王善朴、魏云等主演的豫剧现代戏《朝阳沟》被长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电影艺术片。至此,红遍大江南北;
1964年元旦,王善朴、魏云等三团演职人员在北京怀仁堂为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演出《朝阳沟》,受到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65年,王善朴在豫剧现代戏《人欢马叫》中饰演饲养员吴广兴,获得优秀演员称号;
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王善朴得以复出,重新焕发艺术光芒,应杨兰春之邀在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内传》中饰演中老年拴保角色,他那饱经风霜后的人生经历和炉火纯青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更加难忘的记忆;
1982年新春,王善朴积极参与并组织河南豫剧三团举办首届现代豫剧唱腔演唱会,全新的形式、清新别样的唱腔广受专家观众好评;
2008年5月23日,在河南人民大会堂,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王善朴声腔艺术演唱会和研讨会;
2014年5月,王善朴参加纪念常香玉逝世十周年的折子戏专场演出活动,表演了《朝阳沟》中拴保的“咱两个在学校”选段;
2018年3月18日,王善朴、杨华瑞夫妇参与《梨园春》特别节目录制活动;
2022年4月26日,94岁高龄的王善朴参加河南豫剧院庆“五一”线上演出系列活动;
2022年,河南省清丰县开设王善朴艺术馆,系统展示其艺术生涯;
2025年7月6日晚,王善朴携弟子、再传弟子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办从艺九十周年声腔艺术师徒演唱会,主题为“再唱一百年”,展现其艺术传承成果。
王善朴老师的主要成就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等权威文献书中。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接受过党和国家第四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