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故事|16楼漏水5楼遭殃,法官三次勘察让“较真”变“握手”

2025-07-3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三次实地勘查、一场贴心调解,让原本剑拔弩张的邻里从法庭对峙到握手言和……近日,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邻里纠纷,为两位邻居上了一堂生动的“邻里和谐课”。

这是一起因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矛盾的根源是居住在16楼的秦某家水阀脱落,导致15楼至5楼的邻居家不同程度渗水,其中住在5楼的赵先生家情况最为严重。因赔偿问题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赵先生起诉到法院。

法庭上,双方剑拔弩张,赵先生展示的家中被淹照片显示:厨房积水漫到客厅实木地板,墙上的石膏板被泡,部分电器也被浸在水里。因此,他主张赔偿损失8万元;而秦某则出示6至15楼修复漏水的3400元票据,称赵先生要求赔偿的数额过高。双方态度坚决,并要求通过鉴定程序明确具体损失。

面对僵局,休庭后,承办法官邹艳丹了解到赵先生家还有个襁褓中的孩子,如果不尽快修复,家人的生活就无法恢复正常。如果走鉴定程序不仅会产生高额的鉴定费,还需耗费较长的时间成本,让本就僵持的邻里关系更加紧张。于是她带着书记员到现场组织双方进行沟通,希望能推动问题解决。

第一次勘察现场时,她和秦某一起数清楚翘起的地板数量,并不时地提醒秦某查看损失现状,“你看,房屋的特殊结构让水都存在五楼,漏得确实厉害”。转头她又提醒赵先生“同款石膏板市场价很透明,我们大概量了尺寸,你们都再估算估算。”这样的提醒让双方对损失和修复成本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也让秦某感觉到房屋受损后确实对赵先生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第二次现场沟通时,邹艳丹带领双方着重查看房屋受损细节,结合秦某手机里为其他楼层邻居购买材料的付款记录,耐心向双方说明实际维修中的合理开支范围。

第三次,她带着两人来到建材市场,了解赵先生家同款实木地板的修复价格。

有了三次现场勘察、实地了解情况,双方对实际损失、修复成本都有了正确的预期,在此基础上,邹艳丹又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约定维修金额为5.8万元,秦某7月30日前支付完毕。为了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邹艳丹还专门让赵先生给秦某留出半个月的筹款期。7月25日,秦某提前履行了赔偿义务,赵先生收到钱后第一时间给邹艳丹发来信息。

至此,这场由漏水引发的纠纷终于落幕,小区5楼~16楼也回归邻里往日的和谐。

记者 鲁燕 通讯员 穆童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