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盛夏的二砂文创园内,巨大的梧桐树荫遮蔽着斑驳的工业遗迹。在27号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弧形锯齿屋顶下的钢架。这里,曾是新中国工业的“牙齿”,如今正咀嚼着文化创新的养分,完成一场跨越60年的华丽转身。
28日上午9时,在华山路伊河路口西侧二砂文创园内,园区管理人员孙方正在进行每天的例行巡查。
孙方介绍,中国第二砂轮厂从1956年第一铲土落下,到1964年正式投产,1.5亿元的投资浇筑起一座工业丰碑。这里诞生的砂轮产品被誉为“工业机械的牙齿”,一举“咬”碎了新中国工业对进口砂轮的依赖。
在二砂北路的文创园北门门口西边,就是文创园建筑面积第二位的包豪斯式的生产车间。14年前,第一拔进入二砂老工业园区搞艺术文创的贾俊,就租下了这栋闲置的包豪斯建筑车间。
贾俊介绍,行走在厂区,35栋德式建筑通过纵横交错的空中廊道连为一体,这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是一座包豪斯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贾俊说,西邻的27号车间作为二砂厂区绝对的灵魂,以其单层7.42万平方米的恢弘体量,至今仍令人震撼。那标志性的弧形锯齿屋顶,如波浪般起伏,不仅带来均匀的自然采光,更将包豪斯“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凝固在混凝土之中。简洁的线条、暴露的结构、无冗余的装饰,每一处设计都服务于高效生产,却在无意间成就了工业美学的典范。
这份独特的价值被时代逐渐认识:2011年,它入选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2016年,升格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园区7栋核心建筑荣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工业遗产“国保”序列中耀眼的星辰。
2019年,二砂文创园被列入郑州市“四大历史文化片区”,2021年一项总投资150亿元、占地845亩的宏大改造计划启动。
记者看到,包豪斯车间高大的空间内,昔日的机器轰鸣被策展人的讨论、设计师的笔触、创业者的路演所取代。规划者深谙其独特定位:“我们并非复制北京798的艺术区模式,也不是打造纯商业地产。二砂的核心是文化+科创的产城融合,让历史空间真正融入城市肌理和市民生活。”
现场推广项目的小李介绍,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百万,创造6000个就业岗位,与东边中原万达商圈共振,激活郑州西部的文旅新引擎。
在27号车间巨大的穹顶下,阳光透过锯齿形天窗倾泻而下。斑驳的墙面上,新锐艺术家的涂鸦与半个世纪前的生产标语奇妙共生。走廊尽头,招商团队正向访客展示规划图,玻璃幕墙外,孩子们在由老砂轮改造的雕塑旁嬉戏。
记者 徐富盈/文 马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