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绿化带种水稻 城市治理不妨多点“水稻思维”

2025-04-29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一边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另一边是商场内熙攘的人群,中间的绿化带竟然是一方规整的农田。近日,广东东莞闹市区一商场前的绿化带被种上水稻,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商场称,种水稻是员工和商户提的建议。城管部门回应:此属物业别出心裁之举,并不违规。短短几天,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5000万,抖音播放总量高达1.5亿次,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现在的城市绿化,大多是“草坪+灌木+乔木”的固定搭配,看久了真有点审美疲劳。这片不足50平方米的水稻田,以出其不意的姿态让人眼前一亮。有人戏称这是现实版“向往的生活”闯入了城市;也有人脑洞大开,提议以此为契机开设插秧体验营。在绿化带上种水稻这么受欢迎,证明城市景观突破标准化绿化,可以成为动态的生活剧场,市民们盼望逛街时看到农作物,就能感知四季轮回的自然风光。

稻作文化作为岭南文明的底色,在此刻被赋予了新的解读。“水稻”谐音“水到”,广东人称水为财,有来财的寓意。这种带着传统文化趣味的谐音梗,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等到秋收,金黄的稻穗和玻璃幕墙相映成趣,一边是浓浓的农耕记忆,一边是繁华的商业文明,地域文化符号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重新焕发生机。试想一下,这样的景观设计是不是更打动人心?

如今,不少城市儿童分不清五谷杂粮,这片城市稻田无意间承担起自然教育的功能。年轻父母会带孩子观察抽穗扬花,外卖小哥在等单时随手记录稻苗变化。这些自然发生的教育场景,让农业知识不再是课本里的抽象概念,而成为可以触摸的生活体验。这种润物无声的教化,正是城市公共空间最珍贵的附加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创意源自普通员工和商户。相较于专家主导的传统绿化模式,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营造,让公共空间真正成为市民情感投射的载体。当商场顾客见证稻种发芽、抽穗、成熟的全过程,人与空间的联系就不只是看看那么简单,而是一起成长的珍贵体验。这种参与式治理模式,说不定比景观本身还值得学习。

当然,也有网友担心,种水稻会不会招来蚊虫,化肥、农药的施放会不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这种担心很正常,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考验城市治理智慧的时候。商场也想到了用物理防虫、生态调控这些绿色防控办法来解决。这其实也说明了城市治理的本质,任何创新都伴随着挑战,关键在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就像稻田需要定期打理一样,城市治理创新也需要耐心,慢慢优化。

从深圳的街角农场,到上海的高架绿廊,很多城市都在探索多元共生的新玩法。东莞这片小稻田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完美,而是展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治理思路。

□据潮新闻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