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在绘报 |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2025-03-0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第281期)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3月5日,迎来惊蛰节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节气之一。虫儿苏醒而动,万物生机盎然,轻盈明亮的春天大步向我们走来了,随时准备遇见花开的惊喜吧!

当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惊蛰节气到来。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01
Awakening of Insects
惊蛰初候桃始华

惊蛰时节,阳气发陈,万物始生,明媚之气充溢天地。宇宙有心,天地有灵,便将这明媚的天地之气,和这万般的春情,集于桃花一身了。 

惊蛰初候“桃始华”,桃花于此时开始绽放,是这个时节的花信,也是引得百花盛开的花信。惊蛰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过后,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桃花依旧笑春风”,是惊蛰之春最美的风景,又何尝不是生命对春天最深情的眷恋?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日子里,风含着情,水含着笑,天地明媚,万物复苏,行走于春阳之下的人们,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花一样舒展畅达。

02
Awakening of Insects
惊蛰二候仓庚鸣

仓庚鸣,黄鹂唱,让美丽小鸟欢喜发声的,是漫布天地的春阳,这美丽小鸟声声鸣唱的,是春阳带来的清新与生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仓庚鸣”的解释是这样的:“庚亦作鹒(gēng),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 

此番论述,表达的是一个十分鲜明的观点:古称仓庚、又称黄鹂的这个在阳春三月初出的鸟儿,这个披着一身金衣在春之彩中鸣叫的鸟儿,是春阳清新之气的产物,它的名字就叫“清新”。 

关于“仓庚鸣”的描绘,“诗圣”杜甫的《绝句》堪称绝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推窗望去,两只黄鹂鸟在刚刚生出翠绿的枝条中翻飞鸣唱;抬眼望,春天青蓝的天空中,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春之美好,尽在一眸之中。

03
Awakening of Insects
惊蛰三候鹰化为鸠

鹰化为鸠是神奇的物候现象。 鸠,就是布谷鸟,亦称大杜鹃,古人也将鸠作为斑鸠类的总称,这些鸟与小型的鹰有着相似的外表。杜鹃、斑鸠和鹰都是迁徙类动物,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杜鹃、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而来的。 

这具有童话色彩的物候变化,不也可以说是古人的浪漫主义吗?

春天在心间

此时节,万物焕然一新,轻柔而温暖,透着明亮的光泽。微风轻拂,细雨滋润,花儿轻声呢喃,仲春的世界弥漫着朦胧的生机,满载着婉转的期盼。

在这般清新的气息中,人也禁不住精神焕发,心底悄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柔。

春天,就这样悄然驻入了心田。

惊蛰絮语

在春天的节气中,惊蛰显得格外独特。立春、雨水、春分、清明、谷雨,无不温润柔和,唯有“惊蛰”,携着一股震撼天地的力量,铿锵有力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

它以“春雷初响”宣告“寒冬终结”,以“草木萌发”消融“千里冰封”,以“蛰虫苏醒”唤醒“大地生机”,以“气温回升”催生“春意盎然”,以“桃花初放”预示“繁花似锦”……

经过整个冬季的沉寂,以及立春和雨水的悄然铺垫,它终于按捺不住,向人间高声宣告:醒来吧,春天已至!

“惊”,既是惊醒,也是一种警醒,仿佛天地间的一声催促与激励。

草木萌动,蛰虫苏醒,农人开始耕作,而“你”也该从冬日的慵懒中挣脱,调整心绪,迎接明媚的春光,珍惜这不可辜负的春日。

如果说节气是四季的注解,那么“惊蛰”的注脚必定是:

春天,如期而至,无人能挡。

主创:李丹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卜贝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