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期)
当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到来,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雨水节气的解释堪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这番论述极富美感,“散而为雨”,这是天地间多么美妙的景象啊!
从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浩荡春风那席卷天地的气势,消融了冰霜的苦寒,化解了残雪的余阴,雨水散落如飞花,滋润着万物在初春的和暖里昂扬勃发。
如果说立春是春的建始, 那么雨水就是真正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的到来。
气温迅速地回升,山间的积雪、水上的浮冰已经被春风春雨消融殆尽,鱼儿不再“负冰行”,而是跃上水面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给活跃起来的水獭创造了机会,水獭开始轻松地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这情景,带着自然世界食物链本能的无情, 又充满生命春意涌动、活力迸发的欢悦,春之序曲行将结束,春之主章即将宏大奏响。
是那莽莽的群山吗?在春雨的滋润下,天际的山脉看上去开始有了青青的颜色,那连绵起伏的黄褐夹杂着日渐增加的黛青,是山和天空在初春最美的相遇。
是那冰融以后的河开吗?春风终于吹开了北国封冻深重的河段,开河了!摆脱了冰冻束缚的黄河水奔腾而下,掀起春天的浪花,给需要灌溉的平原大地送去了春之水。
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北飞的鸿雁,飞过原野,飞过湖泊,飞过河流,飞过山林,便看到了初春时节那千姿百态的变化。
雁,知时之鸟。北归的鸿雁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飞翔后,从冬天飞到了春天,在初度的春雨中,回到了塞北的故乡。深秋时离开,面临的是萧瑟与严寒的即将来临;初春时回来, 所见已是生长着希望的大地。
雨水节气的花信之一,便是杏花。杏花独领早春风流,引来无数文人和画者的吟咏描绘。
欧阳修赞杏花“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写了宋代都市在雨水节气卖杏花的习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悠扬的杏花叫卖声,唱出了一曲春意浓浓。
“草木萌动”的时节,萌动的岂止草木呢?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是大地的全面返青 ;那“雨细杏花香”的娇柔秀美,是春天即将进入高潮的前奏。
不过,此时此刻的阳气,还处在极力向上生长、极力寻求壮大的奋斗之中,下沉的阴气余寒犹在,它们的相遇与交会,注定是激烈的,是震荡的。于是,气温的急剧起伏,乍暖还寒天气的频频光临,成为雨水三候“草木萌动”时节的常态。
读懂了雨水时节天地之气交会的风云激荡,再来看春色撩人的雨中杏花,不禁更觉这满树花开的清丽,是如此动人心魄,令人陶醉。这是经历了多么久的沉淀,才迎来的生命的初生啊!
萌动的是草木,生发的是万物,搏动的是整个天地。
这新的认知、新的审美,使我们在迎接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多了几许激动,几许期待。
古时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共二十四候。
每候都有某种花卉应时风信绽蕾开放便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
【一候菜花】: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二候杏花】: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范成大
【三候李花】:
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火烧叶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
雨水节气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日,在这一天,不管是否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之感。
【吃春笋】:
雨水时节吃春笋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此时南方春笋正值生长期,鲜嫩多汁,清脆爽口,是特有的时令味道。
【食荠菜】:
南方吃春笋,北方吃荠菜。这一时期也是荠菜快速生长之时,口感鲜嫩清爽,深受不少人的喜爱。时至今日一些人们还会在雨水时节上山采集新鲜的荠菜。
《雨水》
刘长卿
卿本仙婕帐中花,奈何二月不还家。
鸿雁声声传消息,轻转飘洒滿天涯。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主创: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