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降本增效 郑州迎来新机遇丨我省全方位打造 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

2025-02-1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力争到2027年,培育形成5个左右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昨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全方位打造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

支持郑州加快建设城郊大仓基地

优化物流枢纽设施网络,提速提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设施,布局建设15个左右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功能复合、高效联通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

依托物流枢纽(园区)联盟,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沿边地区合作,协同开展干线运输、跨境物流、区域分拨、铁海联运等业务,构建跨区域物流通道网络和分工协作体系。支持郑州加快实施城郊大仓基地建设方案,接续推进洛阳、开封、新乡等Ⅱ型大城市布局建设城郊大仓基地。加快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拓展农村客运站货运、邮政快递等综合服务功能,推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适配车型,畅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高标准建设郑州航空港高铁物流园区

编制全省高铁物流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高铁货运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高标准推进郑州航空港高铁物流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周口港、信阳港和漯河港等港口铁路专用线、疏港公路建设。力争到2027年,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较2024年分别增长5%、7%、10%左右。

加快打造枢纽经济优势,做大做强临空经济、临港经济、高铁经济,力争到2027年,培育形成5个左右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

优化整合铁路货运物流资源,支持铁路货运场站开展物流服务经营活动,推动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发展。优化收费公路政策,深入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

创新推动“海铁直运”等新模式

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物流、产品、供应渠道等资源,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制造效率。

鼓励大型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工商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推动大宗商品物流园区拓展、完善交付交割、结算融资、通关保税等功能,加快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积极发展干散、罐式集装箱等专业化载运器具,推进“先查验后装运”模式试点工作,支持中欧班列大宗商品“散改集”。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

实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空货运三年倍增行动,拓展加密国际航线,加快发展本土主基地货运航空公司,构建连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

推动中欧班列扩能提质和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建成投用一批海外分拨集疏中心和分拨基地,创新推动大宗商品、新能源汽车应用“海铁直运”等新模式,打造贯通欧亚的陆上经济走廊。拓展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双向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和海外仓。

聚焦国际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电商等关键领域,争取引进新设一批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和运营结算中心。培育100家物流“豫军”企业,力争到2027年,3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过400家。支持交通物流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现代供应链运营商转型发展,推进空、铁、公、水运输企业等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加快培育一批多式联运龙头企业。

加大新技术投入力度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物流领域关键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加强5G和北斗等底层战略技术应用研发、重要物流装备研发、智慧物流系统化集成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推广无人车、船、机、仓以及无人装卸等技术装备,完善智能快递箱、冷链智能自提柜、智能充换电站等设施。推进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升级,提升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智慧化水平,争创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加强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仓储设施建设,畅通联运通道和跨境物流通道。

大力发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到年底,除应急车辆外实现全省城市建成区物流配送、邮政用车基本新能源化。支持物流园区、交易市场等建设屋顶光伏电站,构建物流自给能源系统。鼓励物流园区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推进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

搭建全省物流行业标准框架,制定一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推进物流标准化试点。推动跨行业、跨环节标准协同衔接,打通“公转铁”“公转水”堵点。

同时,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物流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业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依法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我省铁路口岸纳入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

记者 袁帅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