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煤机生产车间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在全球制造业快速转型的浪潮中,郑煤机以其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方面的成功实践,成为行业内的“灯塔工厂”。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煤机企业,郑煤机不仅在生产效率上实现了飞跃,其智慧园区的建设也为煤矿机械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智慧园区机器人“唱主角”
近日,记者来到郑州经开区的郑煤机智慧园区厂房内,看到园区23条智能化生产线如钢铁巨龙般冷峻矗立,好似“智慧大脑”一般,机械臂有律动地挥舞着,激光切割火花四溅,智能行车与AGV分别在车间上方与地面上“手法娴熟”运作,默契配合,一切行为有序准确。
“这是郑煤机自主打造的面向重型客制工件的空地一体化物流体系。”郑煤机集团智慧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工业物联网(IIoT)、传感器、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园区通过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测和智能分析等手段,实现多种类、多型号的物流设备实时交互和协同作业。调度系统打通了从料场到切割区、板加区、焊接区再到交付区的全工序链物流调度,覆盖40多道加工工序、100多个生产工位。
物流转运由传统的人工+叉车调度模式转变为系统和自动设备高度协同的作业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并且带来物流效率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相较于传统工厂,智慧园区产量提升30%以上,人效提升100%以上,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8天缩短至9天。”郑煤机智慧园区相关负责人说,正是这座原生数字化工厂,助力郑煤机首次通过数字化技术刷新世界煤矿支护装备高度纪录,成功交付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
自2022年正式投产运行后,郑煤机智慧园区结合工业物联网、传感器、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深度串联生产执行、质量管理等系统,融合了生产设备集成、上层接口集成、自动化设备集成等全价值链,实现40多道加工工序、100多个生产工位的实时交互和协同作业,达到“设备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信息自动化”。
一步步将“灯塔”点亮
从“解放双手”到“智慧大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并非一朝一夕。
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郑煤机集团于2020年7月成立郑煤机数耘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成为离散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天天泡在车间里,观察工序流转,分析AGV转运障碍与问题;回到办公室便马上根据现场的分析情况开始编写代码开发系统;完成一版系统开发后就立刻着手测试……就这样,从零研发,三易其稿,一年后,郑煤机实现从“0”到“1”,从“1”到“100”,一步步将“灯塔”点亮。
在数字化转型中,郑煤机的破局密码是什么?郑煤机相关负责人从两个方面道出背后逻辑。
“一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二是向煤矿企业提供产品的数字化升级,即通过数据终端提供服务。”“煤矿智能开采工业互联网平台”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平台能实时采集并可视化各类数据,助力企业实时监控生产状态、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此前,郑煤机还通过收购美国贝恩在中国的工厂和德国博世的电机业务板块,成功实现了“煤矿机械+汽车零部件”的双主业驱动。在煤矿机械领域,郑煤机致力于打造煤矿成套设备的供应商、全寿命周期服务商及工业化数字的运营商;而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则供应传统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点亮“灯塔工厂”只是起点。“郑煤机将继续深化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探索实现销售、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郑煤机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王译博 董茜/文 马健/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