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在绘报 | 冬至,福至!祝你 心有所念,皆如所愿

2024-12-21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广州日报 分享到:

(第272期)

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

太阳运行至黄经270°

我们将迎来

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冬至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太阳高度角最小

这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的一天

今年冬至将是

128年来最早的冬至

下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

将出现在2028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起来了解

↓↓↓

今年冬至有何特别之处

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将走“回头路”,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所有地区白昼将会逐日增长。今年冬至有何特别之处?

日期

从日期上看,今年冬至日是12月21日。也许在很多人印象中,12月22日才是冬至日,但今年的冬至日却是12月21日。原因何在?

天文爱好者介绍: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回归年计算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四个回归年是1460.9688天,而现行的阳历(公历),通常一年有365天,每四年为一闰,闰年有366天,四年合计是1461天。即同样是四年,阳历比回归年的时间长1天多。

因此,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5小时或6小时,但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

所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冬至在公历的日期有12月21日、12月22日、12月23日。

时间

从时间上看,今年我们将迎来128年来最早的冬至。上一次出现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发生在1896年,时间是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下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将发生在2028年,时间是12月21日16时19分19秒。

今年冬至农历和阳历日期“同步”

今年冬至,农历和阳历日期“同步”,实属罕见。

天文爱好者介绍说,这里所说的“同步”并非指农历日期和阳历日期完全相同,而是指冬至发生在农历中的“日”和阳历中的“日”相同。

今年冬至节气的交节日期是阳历12月21日,而冬至在农历的日期则是十一月二十一日,所以今年冬至节气都是在二十一日,农历时间和阳历时间出现“同步”现象。

冬至三候
冬至初候?蚯蚓结

当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到达冬至点。古人赋予了冬至格外隆重的意义,有“冬至大如年”的讲究。从皇家的祭祖祭天到民间的团圆、拜岁、贺冬,丰盛的食物伴随着特别的礼仪,使得“冬至节”成为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大节”。

这样的隆重,不仅仅因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定的一个节气,也因为它具有特殊的自然与人文内涵。冬至,太阳到了最南端,北半球的白昼到了最短的时候。冬至以后,太阳将转头一路向北,阳光的照射与白昼的时间将一天天增加,生命的活动也将开始缓缓由衰转盛,由静转动。

以冬至为界点,天地之间开始了新的轮回!

古人云:冬至节,春之先声也。这样的认知,正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异曲同工。

然而,笼罩天地的肃杀阴寒之气却仍然是剧烈的,甚至更加浓厚了。聪明的先人用冬至初候“蚯蚓结”的物候现象,提醒人们这一点。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交相结而如绳也。

这一物候总结所隐含的辩证思维,带给我们深沉的思考。

冬至二候?麋角解

冬至二候“麋角解”的时节,正是“一九”,最冷时刻的伊始。此时,属阴的麋感受到阳气的生发,开始掉角。

还记得夏至初候“鹿角解”吗?那时恰恰相反,是属阳的鹿感受到了阳气始衰、阴气渐发,鹿角便开始脱落。 

夏至、冬至,都是气候转换大轮回的开始。这样本质性的转换和相接,本应惊天动地,却来得不疾不徐,步履从容。 

夏至之后,天气并没有立刻变得凉快起来,反倒是酷热更甚,自此开始的伏天让人们领教了什么叫作炎热,什么叫作苦夏。 

同样,冬至之后,冬日的严寒也并未减少,反之,正是从此时才开始“数九”,随后渐渐进入最冷的“三九天”。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阴气的生长伴随着极热的煎熬,直至走过小暑、大暑迎来立秋,而阳气的生长则伴随着至寒的考验,需要经过小寒、大寒方能等到立春的来临。 

夏去秋来,冬去春来,时光的更迭,生命的四季不被最浓厚的“热”蒸烤过,不被最严酷的“寒”刺痛过,似乎就无法迎来新的开始。 

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生命的成长之道。

冬至三候?水泉动

当极寒把人们纷纷驱赶到室内“蜗居”,让人贪念着那不可或缺的温暖之时,智慧的先人用一个美丽的物候现象,给我们带来了寒冬里的喜悦:冬至三候“水泉动”。 

听!那山泉流动的声音,叮叮咚咚,在漫天的飞雪和满眼的萧瑟里,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天地似乎顿时就生动了起来。 

其实,山泉流动的乐曲在此时此景中并不能声声入耳,还只是存于心中的一个想象,冬至三候“水泉动”讲的是深埋于地底的水泉,因为阳气的萌发而温热地流动。我们眼里所见到的,仍然是严冬冰封,耳里听到的,仍然是呼呼的北风。 

但这样温热的泉流,已足以让生命欣喜,让天地灵动!

泉是有灵性的,它感一阳生发而涌动,却潜埋在冰层山岩之下,这便是冬之“藏”。生命自然要从天地法则中悟得“冬藏以蓄生长之势”的道理,故古人云,冬至前后,君子当安身静体。 

“水泉动”的时节有着多重的美感,自然的,人文的,哲学的。我们不妨释放出自身本应具有的创造性和感知力,闭目凝神去想象泉水灵动的声音,穿过厚厚的冰层、雪原、山石,在数九严冬里去感知那跳动着的温热心,那是生命存在的依归。

冬至五事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包汤圆,煮水饺,吃火锅,驱寒暖心,热热闹闹,人间美事。

安身静体,休养生息。古人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忙了一年了,记得给劳累的身心一个休憩的空余。

及时添衣,健康无虞。天寒地冻,愿你有衣暖身,有人暖心;愿你爱护自己。

数九待春,如意安康。

准备礼物,以迎新年。冬至意味着一年将尽,新年了,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准备一份暖暖的心意吧。

冬至,福至!

祝你

心有所念,皆如所愿

主创:李丹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