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深化“1+N”培养机制全方位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2024-11-2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近年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不断深化“1+N”培养机制,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目前,创新街小学实施集团化办学,现有4个校区。有中原名师培育对象1名;各级名师骨干教师75名,其中省级名师、骨干教师15人,市级名师、骨干教师18人,区级名师、骨干教师42人;名师工作室4个:“中原教研名家培养对象王华月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室”“中原名师培育对象李媛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管城区刘惠君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管城区张亚辉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创新街小学始建于1928年,其前身为河南省省立第十三小学。学校坐落在商城遗址旁,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红旗大队、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研究”先进实验学校、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基础教育品牌最具影响力十佳典范学校、河南省优质教育集团、河南省教育名片等近百项荣誉。

■“1+N”培养机制

“1”即坚持以培养各级名师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N”即强化名师引领、拓宽成长渠道、优化成长环境等培育举措。

以党建为引领,助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效应,精心构建党员“一带二”师德培育帮带体系。该体系围绕“五带”模式——带思想,共铸师德之魂;带作风,共树师表之范;带安全,共筑校园和谐;带教学,共研教育之法;带业绩,共创学校辉煌——深度推进“传、帮、带”活动,有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迈向新高度。

为进一步巩固师德建设成果,学校党总支积极探索并实施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包括构建完善的师德评价体系、定期组织师德教育培训、强化师德监督考核等,确保师德建设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同时,注重挖掘师德典范,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以榜样之光照亮教师队伍前行之路,激励全体教师持续提升师德修养,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师德基础。

全力建设名师工作室,推动教师队伍优质发展

强化保障,为名师工作室建设“打基础”。学校紧扣工作室“核心成员+研修学员+赋能站”的建设需求,全力给予工作室制度、经费、时间等保障措施,确保工作室快速建设和高效运行。

注重引领,为名师工作室运行“蓄后劲”。该校“李媛小学数学工作室”是管城区打造的首批区级名师工作室,从原先的管城区提级至郑州市,再到如今的“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成效显著,影响面广。

加强联动,为名师工作室管理“聚合力”。联合区域内“马丽娜幼儿教育工作室”“王耸初中数学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建立幼、小、初联合共同体活动机制,缩小学生的学习坡度,创新学科融合、打通学段壁垒,拓宽工作室成员教育视野。

内育外引,为名师工作室发展“增效能”。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以“中原教研名家培养对象王华月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室”为基础,在校内建立基地为契机,为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内部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构建积极向上的教育生态,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重塑智慧教研体系,助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创新街小学始终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步入大数据时代,该校深度挖掘信息化技术潜力,将人工智能技术无缝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智能技术,开展循证式教研,通过健全学校教研体系、实施课堂切片化解析、提升教师命题素养等途径,强化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学校积极开拓课前智慧教研新领域,依托信息技术桥梁,搭建云共享备课平台,并利用AI技术重塑智慧课堂教学新范式,赋能精准教学。该校在课堂教学中利用AI算法精准推送教学资源、优化教学配置,并通过对课堂数据的深度分析,课后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反馈。同时,该校还将智慧作业笔等智能工具引入教学,实现了学生作业的即时反馈与智能分析。

实施全学科阅读 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

扎实有效地开展专业阅读是实现教师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创新街小学在坚持每年开展教师专业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在师生中开展了全学科阅读,并开设了“滋根商都,传承中原文化”阅读课程。如在课程推进中,该校将历史和科学巧妙融合,在《探寻运河》课例中以运河的历史为导入,引导学生探讨“运河的功能”,并结合科学学科探寻“运河中的科技智慧”以及“运河的功与过”,还模拟古代水利设施的运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人改造自然、利用环境的伟大创举。该校的全学科阅读除历史与科学的融合外,还有语文与艺术、数学与哲学、体育与健康等。在知识的融合阅读中,创新街小学的全学科阅读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打造多元化管理模式

精准定位教师成长路径

实施网格化管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学校根据名师和骨干教师学科专业,对75名名师和骨干教师进行统筹安排,科学分布在不同学段,突出引领辐射作用,以“一带多”促进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成长。

组织多样化培训,增强教师成长动力。学校聚焦集团化管理、教育共同体等协作发展机制,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整本书阅读、新课标解读等“近距离”培训;邀请吴正宪、孔晓艳等知名教育专家,以及省、市、区优秀教研员等亲临学校指导;组织教师到成都、杭州等教育强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打造多途径成长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国培送教”活动,助力教师高阶成长;完善“名师骨干培育”“金牌班主任”等平台建设,实施校内“影子”工程。

建立教师发展档案,精准定位教师成长路径。学校开展多元化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创新街小学将基于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专注于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深化“1+N”培养模式,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开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冉红政 通讯员 刘博闻 李柯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闫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