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治理网络直播拆卡乱象 | 瞭望塔

2024-11-2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梁修明 甘田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增强算法向上向善服务保护网民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完善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算法推荐服务,便利未成年人、老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这为治理包括直播拆卡在内的网络乱象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恭喜xx宝贝,开出了SSR(稀有卡的一种)”“下单满499就送一盒”。一段时间以来,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作“抽抽乐”的拆卡在中小学群体中流行起来。网络直播间里“买家下单,主播代拆”的形式吸引大量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参与直播间赌卡现象普遍存在。

从线下的便利店、小卖部、文具店购买卡片再到线上下单、主播代拆,一股“拆卡风”从线下刮到线上。然而,拆卡风靡走红背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围猎”未成年人的问题也亟须高度重视,有效破解。

一张张看似普通的卡片实际上与盲盒性质类似,被随机装入卡包中,并被划分成从普卡到不同等级和档次的高位卡,如中级卡、高级卡、稀有卡、隐藏卡,等级越高的卡片购买抽中的概率越小。其中,既有平台算法的影子,也有信息茧房、诱导沉迷等不可忽视的问题。未成年人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其自制力和自律性相对较弱、好奇心强。平台拦截系统往往采用文字标识提醒、“自检自查”等形同虚设的行为方式,并不能有效阻止未成年人以各种方式进入直播间消费。一些主播和商家更是通过“以小博大”、层层加码的刺激玩法,以及娴熟的“洗脑”话术和技巧,诱导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沉迷其中,不断加大“下注”金额,持续购买、过度消费。

如此直播间拆卡行为,不仅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成瘾行为、过度消费、盲目攀比等问题,而且也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现实社交,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

治理网络直播拆卡乱象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切实发挥好各相关主体作用,广泛凝聚各方合力共识,落实好相关责任,实现主播自律、平台规范、部门监管、教育引导的有机统一。

对于主播而言,要切实加强自律建设,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勇担社会责任。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严格规范网络直播拆卡消费行为,健全落实拦截监护功能机制,畅通消费权益维护渠道。特别是要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优化算法服务,建立健全用于识别违法和不良信息的特征库,防范和抵制诱导式、套路式、涉赌式等虚假宣传,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的算法模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项目和服务。

网络监管部门要不断提高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做好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追责的全过程全覆盖闭环式监管,进一步强化新型网络侵害行为的监管和治理能力。特别是对触碰安全底线红线、以小博大的涉赌行为、用虚假诱导方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点名曝光,形成强力震慑。

学校和家庭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成长环境,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要加强沟通交流,强化协作联动,更好发挥家校联动的实际效用。学校要充分发挥好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比如,利用课堂、主题班会、心理讲座、宣传平台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科学的分析判断能力、健康的用网习惯、必备的防护技能,有效预防各种新型网络侵害行为。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闫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