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能人”有门路?这些“坑”千万别跳

2024-11-0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把自己“包装”成国企高层,谎称有关系、有门路,只需缴纳一定费用走关系“打点”,就能帮忙拿到代理资格,财物到手后又逃之夭夭。10月29日,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审结此案,以招摇撞骗罪,判处郝某有期徒刑一年。

郝某原为一家企业员工。2023年10月,郝某与王某通过短视频平台相识。随后,相谈甚欢的两人多次在线下见面。在一次聚会中,郝某得知王某正争取一项业务的代理资格,便称自己是某国企高层,人脉很广,有能力帮王某办妥此事,但需要资金“活动”一下。有郝某“国企领导”的身份加持,王某放下心来,陆续向郝某转账共计6700元,并为郝某购置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用于填写申报材料。

此后,王某多次催促郝某办理此事,但郝某一直推脱。后王某发觉被骗,于是报警。警方调查发现,郝某因投资失败欠下大量外债,得知王某要争取代理资格,便向王某收取钱财,用于偿还个人欠款和其他生活开销。截至案发前,郝某仅退还手机一部,其余钱物均未能退还。

法院审理认为,郝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招摇撞骗罪,应予惩罚。综合考虑郝某的犯罪事实、社会危害程度、认罪认罚等情节,判处郝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责令退赔被害人损失。

说法:“能人”有捷径?小心被挖坑

办案法官表示,近年来,其所处理的“托人办事”类案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被害人贪图捷径的心理,营造“社会能人”的人设,谎称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对被害人实施诈骗,致使被害人不仅事未办成,钱财也受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在遇到事情时,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与警惕,通过正规途径和流程解决,以实力取得相关资格,切勿因急于求成而轻易听信别有用心的人所谓“有关系”“特殊渠道”说辞,最终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记者:鲁燕 通讯员:鲁维佳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卜贝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