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校园就有机会接触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文物的保护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将博物馆“搬进”课堂,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活动形式,它将博物馆的丰富资源直接带入校园,为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机会。
感受文物魅力,倾听历史回声,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起来!2024年10月16日,郑州旭日青铜博物馆携手郑州市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感受文物魅力,倾听历史回声”——“博物馆的力量”之博物馆进校园主题活动,将馆藏文物复制品搬进了该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历史文化魅力。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让同学们赞叹不已,激发了大家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或社教老师为学生们提供生动的讲解,介绍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
多媒体课堂,老师带学生 “遨游青铜器王国”,引导学生观看青铜器讲解课件,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与相关故事;拓印课堂,老师从青铜何尊引入,研究“宅兹中国”中国的含义。拓片学堂的实践活动,拓印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地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
为传承中华文明,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拓印这个传统古老的技艺,博物馆拓印老师专门多备几块何尊拓片来学校指导教学,使学生们了解、学习和感受拓印其中的乐趣。
“三个课堂”里,实验二小的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形式新、趣味足的系列博物馆课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从“博物”到“博悟”,每个学生都收获满满。
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为他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的契机;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对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促进了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与爱国情怀。未来,随着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具有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