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清明假期将至。出游热带动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部分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民宿经营者“涨价退单”“虚假地址”引发投诉的关注度位居第二。拆迁、倒闭、房子着火……为了涨价,商家退单理由五花八门,让游客十分闹心。
恶意退单风气不可助长,规范经营才是民宿经济发展的长远之道。受供需关系影响,假日期间民宿需求增加,商家希望把握旺季实现盈利也属正常。但花式退单行为不仅伤害商家的口碑和信誉,还会损害地区旅游形象,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既然顾客按原定的价格下单,商家就应一诺千金,面对变化的行情,提价也应以既定协调一致为前提,而不是采用恶意退单的手段。
平台需加强对入驻民宿商家的监督,重视其信用管理。此前,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也曾作出加强监管等承诺,但乱象频出的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其实各大平台都有对商家毁约的惩罚制度,但由于罚款金额和涨价带来的利润相比相差甚远,一些民宿商家明知会被惩罚,还是要坚持毁单。对此,平台可将信用积分纳入评级体系,并将其作为民宿经营的硬指标,对信用积分不合格的商家在评级时可进行一票否决,对信用积分扣除完的商家采取下架闭店整顿等措施,让商家树立规范化经营的意识。
在行业规范方面,去年,首个涉及民宿的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正式实施,推动民宿行业走向标准化。但由于民宿经营具有房源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一些痛点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对此,相关部门应增强统筹协调,加强对民宿房源、房东等信息的监管审核,更好从源头上遏制恶意毁单行为发生。同时,面对个别平台出于抽成收益考量与商家合谋涨价的问题,监管部门也须从制度上对价格实施监管,要求平台和民宿经营者都认真落实明码标价和价格公示制度,禁止价格欺诈、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
规范的民宿经营并不只是诚信为本和价格合理,更意味着需要为游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安全卫生的居住条件。不同于标准化的酒店经营模式,民宿多为个体经营,且很多从业者都未经过专业化培训。一到假日就只想着涨价获利,服务质量却不见得有明显精进,长此以往,也难以留住客人。民宿商家要有长线经营意识,不做“一锤子买卖”,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的专业化水平。
为尽量避免权益受损,消费者在出行前应尽可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商家,下单前及时关注了解商家是否有负面信息或差评。若遇到恶意退单的情况,要及时保存证据,向平台和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主张赔偿来弥补自身经济损失,维护合法权益。
随意毁约绝非民宿经营的好策略,只会坏了民宿的声誉。让每位游客都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才能实现民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经济日报》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