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型成功实现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这种生命“奇遇”的概率仅十万分之一。3月1日,两位来自周口的医务工作者,没有约定地相聚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分别为两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践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
当日上午,郑州天空又飘起来零星的雪花,与室外的寒冷不同,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病房内十分温暖。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器稳定而轻微的运转声中,来自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张振和来自西华县中医院的牛扬威分别开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张振是一位药剂师,2020年加入中华骨髓库,3年来3次配型成功,前两次却未能成功捐献。而这一次,他终于“圆梦”,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当得知这次高分辨配型成功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幸运。”张振告诉记者,2020年,他在一次日常献血活动中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此后3年,虽然张振先后接到过3次初配成功的电话,但前两次都遗憾错过。
当第三次最终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张振毫不犹豫同意捐献。他坦言:“易地而处,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我的家人,我肯定也希望能有人伸出援手。既然一次成功的捐献就能挽救一个生命,或者说是拯救一个家庭,那我理应去做。”
成功完成捐献后,张振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带动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他说:“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能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治病救人,是我的另一种幸运。”
同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牛扬威是一名医生,2019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今年年初,牛扬威接到电话,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之后经过高分辨、体检等一系列筛查环节,完全符合捐献条件。
“其实在此之前,我没想过自己会配型成功,因为身为医务工作者,我深知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的几率非常小。”牛扬威说:“日常工作中,我经常能看到被疾病折磨的患者,他们和家人在痛苦中对健康满怀渴望。所以,当我得知自己配型成功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候,内心除了喜悦还是喜悦。因为这是救人的事,作为医生,我义不容辞。”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