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郑开大道一直向东,拐过几条小道,就到了中牟县刁家乡莲花池村你我她红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番茄大棚。一反棚外的严寒,大棚里温度怡人,阵阵果香扑面而来,一簇簇由绿逐渐变红的水果西红柿绿叶粉果,令人垂涎欲滴。记者随手摘下身边的一颗番茄,轻轻一掰,粉嫩的果瓤呈现在眼前,粒粒黄色的小籽点缀在新鲜红嫩的果肉上,吸溜一口,满嘴酸甜。
春节期间,基地的责任人——90后小伙韩志磊经常天不亮就要来合作社的果蔬大棚中,借着晨光,按照每天微信上收到的订单,依次采摘、打包、装车各类农产品,随时准备配送。
“每年过年,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因为很多朋友都要回老家,他们最想把咱们的土特产带回老家……”把种植基地当作背景间,在基地尽头,韩志磊在镜头前介绍着家乡农产品,妻子拿着手机给他录视频,一群人在基地里正熟练地采摘番茄。
打开韩志磊的朋友圈,也是一番忙碌景象。来自中牟县刁家乡莲花池村田间地头的火龙果、甜瓜、葡萄、羊肚菌、山药、粉条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年货正在火热销售。
“春节前后的订单猛增,订单的种类也多。”结束视频拍摄,站在番茄基地的田间,韩志磊告诉记者,这主要是他探索出的“朋友圈熟人效应”订单销售模式,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中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推出自己的订单式服务,以市内定向配送的方式,把基地的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及时送到每位客户手中。
“起初有见到很多人在朋友圈里卖衣服、化妆品,而且有图有视频有文字的,一打听,生意还都很火爆。那我是不是也能卖水果蔬菜?这可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啊,网上卖货能拓宽销售渠道还能节省门面租费。”谈到自己的销售链的形成,韩志磊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朋友圈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信度高,而且口碑打响得快。吃过我们的产品,觉得好的顾客会在朋友圈晒图、晒单,咱们的微信一般都是家人朋友,相互都信任,相互传播,口碑这不就打起来了?而且这种一对一服务、定向配送的销售方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优价,让顾客吃到了优质绿色又便宜的果蔬。”
“为了保证产品新鲜,我都是接到订单在配送的当天上午开始采摘,然后根据订单情况,下午开车一家一家配送,风雨无阻。”中午在基地匆匆吃完饭,韩志磊一边往轿车后备厢装着上午采摘完毕下午要送的货,一边介绍说,通过这种销售模式,每个基地的产品都是推出不久就会接到大批订单。
“如今,不仅郑州本地人会自己买来吃,或者买礼盒装的寄给外地的亲友,还有可多在外生活的河南人也想尝尝咱们家乡的味道,会通过微信找我下单,总的来说,生意真的很哇塞!”待搬完,坐上车送货前,韩志磊终于有时间喘口气。
“叮咚……”采访中,韩志磊的手机还时不时收到新的订单信息。他一边忙碌,一边让记者看他的7个微信销售群,其中2个商业群,5个普通群,每群人数达上千人。现在,他已拥有10000多个好友。“这么多的好友中,有3000多人都是经朋友的朋友介绍加的。”韩志磊说,他的微信销售群是他这么多年的心血,也是他真诚的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从小小的屏幕上渐渐了解他,了解他产品的品质、口碑,群友们慢慢都成了老顾客,甚至是朋友,生意自然蒸蒸日上。
韩志磊表示并不会满足于现状,接下来,自己会进一步扩大“朋友圈”,拓宽销售渠道,按照提前预约、订单式种植、定向配送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韩志磊又有了一个新身份——中级农艺师。他说,身份的转变让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是,无论到何时,无论走多远,初心不变。“新一年的目标就是用永不停歇的生活态度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让村里更多人搭上致富的顺风车,让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走出河南乃至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来我们村旅游、购物。”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李娜 见习记者 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