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花甲正是闲暇在家享受生活之时,可家住上街区61岁的胡大伯和60岁的李阿姨却因养老、子女关系及财产等诸多问题闹到法院要离婚。劝和还是劝离?今天,来看上街区人民法院家事法官如何“对症下药”,医好老两口的婚姻顽疾。
胡大伯和李阿姨系再婚重组家庭,婚后共同生活20余年,胡大伯有一儿子,二人未共同生育子女。今年6月,胡大伯突发疾病住院且生活不能自理,在照顾胡大伯的过程中,二人因为子女、财产问题发生争执。胡大伯出院后,搬至儿子家居住不愿与李阿姨沟通。
10月,胡大伯诉至法院,要求与李阿姨解除婚姻关系。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年龄比较大,法院家事团队法官陈超委托天平工作室司法社工进行庭前社会调查,全面了解双方家庭情况及矛盾争议点。
司法社工从李阿姨处了解到,她与胡大伯经人介绍后开始共同生活并登记结婚,婚后她不仅将丈夫与前妻所生孩子抚养长大并操办婚礼,这几年还尽心尽力照顾丈夫的孙女,在丈夫生病住院期间更是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但丈夫经常无视她的付出,对她进行言语辱骂,双方为此争吵不断。
随后,司法社工在与胡大伯沟通中得知,近几个月,胡大伯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出院后李阿姨把他送到儿子家,并把银行卡里面的存款全部转出。胡大伯非常伤心,认为双方没有信任可言。
承办法官陈超结合司法社工出具的庭前调查报告仔细分析案情,认为双方当事人无根本性矛盾,陈超认为必须第一时间解开双方的心结。她多次与双方当事人分别沟通,劝说二人互换立场考虑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向他们提出建议,希望双方珍惜20余年来之不易的婚姻生活,携手共度晚年。
经过调解,双方表示愿意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互谅解、尊重。胡大伯也当场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陈超 吴玥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