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大河大平原 | 为民惠民 幸福底色更浓厚

2023-12-1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情牵民生幸福、聚焦民生福祉,多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住房、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群众“菜篮子”等民生保障方面下功夫,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这座城市里,人们居住环境更加美丽,生活更加幸福。

2392个老旧小区焕新 托稳市民“安居梦”

12月16日上午,走进河南省军区郑州第五干休所,整洁的营区、宽敞的沥青路、适老化的“三个中心”,老干部住房粉刷一新、整齐划一,原来设施陈旧、品质落后的老旧营区变成了环境优美、温馨宜居的美丽家园。“干休所已经建成60多年了,楼房又破又旧,各种管道、电线老化厉害,经常出问题,停车也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路灯亮堂了,下水道也不堵塞了,院里环境焕然一新!”老干部王桂春感叹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新变化。

管城区一幼儿园里练习足球的孩子

二七区在接到干休所改造任务之初,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前往上海、南京等地学习经验,同时广泛征询改造意愿。476户住户签订了老旧小区改造反馈表,同意改造率99%以上。在扎实做好基础设施改造基础上,增加安装安全扶手、拓宽路面、新建塑胶老年健康步道、新增设老年停歇座椅、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通过近3个月的改造提升,干休所面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2019年正式起步,全市纳入中央财政补助支持项目共2548个,涉及10742栋、389464户,建筑面积3539万平方米。截至今年11月底,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392个,涉及10104栋、364322户,建筑面积3271.34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61亿元。

改造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为解决“悬空老人”上下楼难题,同步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累计加装电梯108部,有效解决了老人上下楼出行难问题;为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难,在改造过程中累计增加机动车停车位11963个、非机动车充电桩12418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16个;为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建设了助餐点、助浴点、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健康管理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累计新增养老机构22个。

同时,通过努力改造排水管网52.23万米、道路288.77万平方米,将多年解决不了的住改商、违建遮光、屋顶漏水、楼院杂乱等问题一并予以改造解决。

改造项目完工后,我市通过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建管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发挥红色物业作用、增加数字赋能等,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群众满意的居住小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高质量建校 为美好教育构筑“硬”支撑

“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家庭幸福从孩子健康成长开始。”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郑州教育一直在前行。

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华侨城校区今年秋季作为新建学校投入使用,让第一届一年级新生和家长目不暇接。回忆起报名时带孩子进校的场景,陈潇潇历历在目。“我第一次带孩子进学校报名,感觉眼睛都不够看了。”陈潇潇说,布局大气的校园建筑和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让家长们定了神,优秀的省市区级骨干名师团队让家长们安了心。

今年秋季,二七区新增3所公办小学招生,可提供优质学位3240个。

同样为家门口有新建学校开心的还有家住金水区的王巍。“家门口的学校建好了,孩子上学太方便了!”王巍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大半个学期以来,孩子在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中州校区适应得很好。王巍庆幸学校建得太及时了。

今年,金水区在开学前保证了6所新建、改建学校按计划投用,新增学位2300个。3年来,金水区公办小学当年招生班级数由418个提高到502个,新增教学班84个。

郑州实施“名校+”工程,将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一流的学校作为“名校”,将发展潜力大的学校或新建学校作为“+校”,组建一批“名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名校”引领“+校”快速发展的义务教育新格局。

关爱“一老一小” 共赴“朝夕”美好

“小罗,你来了。”11月30日9点多,家住绿东村的李学让奶奶热情地招呼着建设路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秀梅,并忙不迭地向记者介绍小罗的身份。李奶奶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家里的烟感警报器、一键呼叫器、卫生间的防滑垫、扶手都是小罗带人上家里安装的,“以前有好几次忘记关火,烧坏了锅,现在没有这种情况了。”走进卫生间,马桶和淋浴旁都装有黄色扶手。卧室的床头也有一个“呼救器”。老人说:“万一遇到突发状况,按响呼叫器,很快就有人上门服务。”

据郑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建设完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300余家,养老托老床位6万余张;实现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年初,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我市将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托幼床位达到5万张。12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原新城学府一号院中原区咿呀幼幼托育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木色柔和的大厅,听到的是充满童趣的儿歌。大班的小朋友刚结束午休后的加餐。“每日三餐外加两‘点’:上午10点左右加水果,下午3点左右加点心,儿童的餐食都由营养师配比,而且每个年龄段餐食不同。”托育中心的燕子老师介绍说,托育中心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建立。学府社区提供用房,中原区卫健委每月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据郑州市卫健委发布的消息,我市要求按辖区常住人口“每千人托位6个”的标准建设“社区托育点”,构建半径300米的托育服务圈,计划年底前,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家不少于50个托位规模、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家不少于30个托位规模且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到2025年底,每个社区均建有不少于20个托位规模的托育服务机构,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7.28万个,全市普惠托位数占比不低于90%。

农贸市场换新颜 “菜篮子”盛满幸福感

青砖黛瓦、亭台楼阁、油纸伞映衬着红灯笼……12月9日,走进位于经开区的民乐集春兴农贸市场,干净敞亮又优雅别致的购物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各类蔬菜水果在仿古搭建的摊位上依次排列,吸引附近居民前来选购。“这里干净,环境好,菜便宜又品种丰富,我家就在附近住,菜市场开业之后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老板麻利又热情,零头经常就抹了,还时不时送点小葱青菜啥的,很有人情味。” 家住九鼎新天地社区的路亮对民乐集春兴农贸市场赞不绝口。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也是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以为民、惠民、便民为根本出发点,大力推动标准化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

农贸市场不仅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市场改造的利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购物环境,也让商户们在辛勤劳作之余享受到更多人文关怀。

“冬暖夏凉有空调,比我们之前在大棚子底下卖菜好多了。”民乐集春兴农贸市场商户晋红霞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在陈列的几十种菜品里利索地找到顾客需要的,装袋、称重、结账,一整套操作如行云流水。

在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过程中,市市场发展中心还打破传统农贸市场业态单一理念,提出“一场多能”的规划设计理念,在市场建设或改造提升时充分考虑周边市民的实际生活需求,相应地配套建设公益、微营利性质的设施或者场所,推动缝补衣物、修鞋换底、干洗店等便民设施入驻市场,不断满足普通百姓对品质化生活的需求。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李爱琴 张勤 鲁燕 见习记者 孙雪苹 田莎/文 记者 马健/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苏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