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6年发展 临床精益求精|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品牌技术造福广大胆结石患者

2023-10-09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胆囊是位于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促进消化的作用,是人体比较重要的组织。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在10%-15%之间,其中,胆结石占70%-80%。作为现代外科腹腔镜手术的鼻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已经非常成熟。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于1997年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历经26年发展,已经成为医院的品牌技术。在肝胆胰微创外科,主任医师季予江率领诊疗组开展了数千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至今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在2023年上半年医院开展的技术比武中,季予江诊疗组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被评为诊疗组单项第一的冠军技术。

10年间完成数千例手术

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1997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在省内第一批引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虽然是腹腔镜的入门级手术,但对于普外科医生来说,独立完成这项手术,是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标志。胆囊良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类肝胆疾病,而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胆结石,病人基数庞大。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显著特点,季予江表示,“在临床普遍应用和推广这项技术,对于规模庞大的患者人群来说,好处良多,意义重大。”

虽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由于胆囊的特殊构造,以及患者病情的复杂程度,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存在着一定几率的并发症。季予江说,常见的并发症有两类,一类是出血,一类是胆瘘,其中胆瘘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胆瘘中最严重的是胆管损伤,会导致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甚至出现休克和神志不清,严重的有致命危险”,临床出现这种严重并发症几率在0.4%-1.9%之间。从1997年,季予江开始接触并学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到2003年在临床独立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来,从未有过一例严重并发症。据统计,2013年至今,季予江诊疗组已经为2000余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避免胆道损伤

荧光腹腔镜技术造福复杂胆结石患者

不久前,肝胆胰微创外科接诊了一名88岁的患者。这位患者胆囊反复疼痛,胆结石掉落到胆管中,在消化内科经十二指肠镜下取石后,本应转往肝胆微创外科手术。但家属认为患者已届高龄,想出院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出院一周后,老人疼痛仍未缓解,遂找到季予江求助。经过多科室参与的详细检查评估,认为可以为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通常,季予江诊疗组操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最快半小时之内,平均1小时之内即可完成。但这位患者的手术,进行了两个半小时之久。“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手术中我们发现,他的胆囊和十二指肠、肝区已经黏连在一起,既要剥离开来,又要不伤及任何组织,就需要极为精细稳定的操作,耗费时长远高于普通的胆囊切除术”。据悉,这例手术是在荧光“导航”下操作的,在荧光显影剂下,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胆管的情况和胆囊粘连的程度,在剥离时避免造成损伤。

这种可视的荧光“导航”,就是荧光腹腔镜。它是在普通的腹腔镜之外,叠加一个荧光设备,在操作腹腔镜前或者术中,在病人体内注入荧光显影剂吲哚氢绿,吲哚氢绿代谢的过程中,在特殊光线下,可以发出绿色荧光,清晰地显示出胆道结构,从而引导医生精准操作。“荧光腹腔镜是我们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省会医院中还很少见,它主要运用于复杂的胆囊病,比如炎症时间长,瓷化胆囊、胆囊萎缩、充满型胆结石等”,季予江表示,荧光腹腔镜的开展,避免了胆道损伤,进一步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且不另外收费,深受患者好评。

胆囊部位隐痛腹部剧烈疼痛

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

对于普通人来说,听到要切除胆囊,本能的反应就是害怕与排斥。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胆结石都需要切除胆囊呢?季予江说,有相当一部分胆结石患者,结石小、数量少、又无症状,这种叫做无症状胆结石,可以不做手术,持续观察,“一般来说,这种无症状结石患者可以持续观察15—20年,之后再根据进展情况决定,如果15—20年后,患者胆囊壁增厚,有炎症了,这种是需要手术的”。

那么,切除胆囊对身体会有影响吗?季予江表示,很多人对胆囊的功能有误解,以为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其实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胆囊本身只起到一个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功能,而结石多的胆囊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功能,胆汁进不去,也无法排出。切除胆囊对人体没有太大的影响,也不需要长期服药,“胆囊切除手术后,我们通常会让病人服药2—3个月,目的是为了让其适应没有胆囊的过程。”

胆囊的位置,在人体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的交叉点。如果这个位置出现不适,就需要检查是不是胆囊出了问题。季予江表示,胆结石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吃饭饱胀感,吃略微油腻的食物感觉不消化,“这个阶段很多人会以为是胃病,消化不良,所以一定要加以识别,在看胃病之外也要检查胆囊”。症状进一步发展,就是胆囊部位的隐痛,再严重的就是腹部的剧烈疼痛。所以,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

预防胆结石

要从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着手

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胆结石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15%—20%,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胆结石的形成,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与个人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胆固醇饮食、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胆道感染等,都是胆结石的明显诱因。

相对于较高的发病率,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胆结石?季予江介绍说,胆结石的病因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发病率与地域、民族、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正常情况下,肝脏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等物质消化,在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可能引起胆汁分泌紊乱,胆汁成分改变等情况,胆汁内有胆固醇结晶析出,逐渐钙化,形成结石。

预防胆结石,要从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着手,坚持锻炼、控制体重、规律作息,要注意饮食清淡、定时定量,肉蛋奶蔬果搭配,种类丰富,切忌暴饮暴食,进食油腻,“另外,重要的一点是,不能不吃早晚餐,不吃早晚餐会使胆囊长时间不收缩、不工作,导致胆囊储存的胆汁浓度过高,析出结晶”。季予江提醒公众,如果实在来不及吃早餐,喝一杯牛奶是促进胆囊工作的最好办法。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分享到: 编辑:李冬生 统筹:刘书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