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地之中”,探华夏之源!“双节”假期,郑州接待游客1683万

2023-10-0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商都国庆氛围浓,满眼尽是“中国红”。中秋国庆假期,全市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着力提升文旅服务质量,文旅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据郑州市文广旅局综合大数据监测、抽样调查和区县(市)统计,全市共接待游客1683.2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22年同期增长24.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4.6%;实现旅游收入92.8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22年同期增长57.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52.3%。其中,接待市外游客1137.5万人次。

市品牌愈发响亮

8月25日召开的郑州市文旅文创大会,全面打响了“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提振文旅消费,推动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9月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全国广场舞展演(郑州片区)广场舞大会、中国图书馆年会、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广泛传播,为郑州文旅市场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发展活力,带动大量游客慕名来郑。

假日前夕,全市围绕城市品牌设计发布“探寻天地之中”“寻根华夏起源”“体验少林功夫”“奔赴和美乡村”等9大精品旅游线路,全力预热中秋国庆文旅市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穿越德化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品牌标志性产品,助推了将“流量”变“留量”、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化。

假日期间,“河洛古国”——巩义双槐树遗址和“最早丝绸发现地”——荥阳青台遗址举办“考古工地开放日”活动,吸引广大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华夏之源”的奥秘,让游客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0岁“小讲解员”谢昭雨橦在河南博物院绘声绘色的讲解,迅速走红网络,引起网民对商都文化的兴趣,体现出国人的文化自信。

旅消费持续攀升

假日前夕,全市多部门协作、各区县(市)联合、政企联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举办2023郑州市“迎中秋、庆国庆”文旅商贸活动,推出500项“线上+线下”文旅活动和惠民措施,丰富节日文旅产品多样性,全方位提升市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体验。假日期间,全市53家A级旅游景区全部对外开放,公共文化场馆举办240余项公益性文化活动,各博物馆实行省外游客免预约措施,中央广播电视台、新华社等各大媒体连续多日对文旅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文旅市场热度持续上扬,郑州迎来近年来最集中释放的出游热潮。

携程大数据显示,目的地为郑州的“超级假期”整体旅游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92%,跨省订单占比超过6成;假期首日,郑州即上榜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第9位和“周边游热门目的地”第9位。美团大数据显示,郑州为全国TOP5的热门到达地。去哪儿数据显示,假期前三日,飞往郑州的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两成,郑州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3.6倍,在“十一”假期酒店带动力排名中,郑州仅次于杭州排在全国第2位。

八天假期,全市共举办260余场文旅促消费活动,53场营业性演出,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36.78万人次,公共文化场馆共接待游客26.11万人次,非遗场馆共接待游客4.7万人次。全市重点监测的19家景区共接待游客224.159万人次,较去年增长217.05%,实现门票收入2.274亿元,较去年增长190.46%;接待人次前5位的景区依次为:银基旅游度假区、建业电影小镇、方特旅游度假区、嵩山少林景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门票收入前5位的景区依次为:银基旅游度假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方特旅游度假区、建业电影小镇、嵩山少林景区;营业收入(含二次消费)前5位的景区依次为:银基旅游度假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方特旅游度假区、嵩山少林景区。银基旅游度假区荣登全省景区(度假区)旅游收入榜首。

全市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57.8%,其中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62.0%。全市等级旅游民宿出租率71.1%,伏羲山民宿集群平均出租率达92%,山生有杏、响水堂、溱源洞穴、云顶琼琚等星级民宿“一房难求”。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首发门票遭到游客疯抢,预售100小时突破10万张。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连续5天宣告所有剧场场次门票售罄,高峰期日均观剧人次达12万。二七广场及其周边街区连续多日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河南博物院、河南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均是提前预约满额。全市接待过夜游客前5位的区县(市)分别为金水区、郑东新区、二七区、管城区、登封市。

得益于近年来我市文旅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沉浸式体验”文旅产业态的快速兴起,游客在郑停留时间显著增加、人均消费大幅增长,统计表明,游客人均消费较2019年增加45.7%,较2022年增加27%。

漫步城市渐成新潮

城市漫步(CityWalk)作为新兴时尚旅游形式,备受来郑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的青睐。郑州美术馆作为追求艺术气息游客的首选地,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各公共图书馆、遍布市区的城市书房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沉浸书香的新选择,假日期间线上线下共开展活动1330场,受益群众71.23万人次。充满生活气息的纬五路、独具怀旧特色的海滩街、美食遍布的岗坡路、满满民国风情的平等街、漫画一般的霁月南路、自成规模的瑞光创意工厂等,处处彰显着郑州的烟火气,成为年轻游客的“新宠”。

假期首日,郑东新区如意湖的大型无人机灯光秀,使广大市民游客见证了这场浪漫与奇幻交融、传统节日与现代科技碰撞的视觉盛宴。二七广场围绕“潮起商都、郑好遇见”主题推出夜景灯光秀,展现都市文旅时尚潮流。百年德化街逛吃VLOG精彩不停,呈现复古与现代交叠的万种风情。曾经的“河南名片”——亚细亚人山人海,烟火气“青春”回归。

二七纪念塔建成52年来首次开放夜游,众多游客登塔眺望郑州都市霓虹璀璨。金水区郑州记忆油化厂、中原区芝麻街1958园区、管城区平等街、郑东新区金融岛等网红打卡地,打造不同形式的“国潮集”“青年音乐”“文创非遗”等夜消费场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休闲体验。统计显示,郑州记忆油化厂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全市文博场馆精心策划系列活动,吸引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的年轻游客漫游,感受郑州的活力与魅力。郑州纺织遗址博物馆临时体验区免费开放,重塑纺织记忆;郑州博物馆推出“癸卯年中秋夜游”活动,以沉浸式场景吸引如潮游客感受浓郁节日氛围;民众走进河南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体验全国首个商文化主题沉浸式互动剧场;“金风拂面”——书院街墓地“金覆面”展吸引众多市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河南博物院精心策划线上展览、古乐演出以及豫博文创,带来别具一格的假期体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开启“大河村奇遇记”剧本杀活动,展现仰韶文化之美。多维度、多场景的城市漫游活动,以“文旅+”场景,串起了都市休闲新场景,为郑州文旅消费注入勃勃生机。

文旅活动纷呈精彩

假日期间,中央和国家级媒体共报道郑州文旅活动信息31条,抖音、微信、百度等平台累计点击郑州文旅活动信息2534万人次。多家文旅、文博单位结合中秋、国庆主题,持续打造“YOU(游)·乐享郑州”系列活动,突出主题、塑造品牌、营造场景、惠民乐民,推出“文旅活动大菜单”,包括景区景点类、文娱节会类、旅游住宿类、公共文化服务类、特色街区园区类、餐饮美食类等六大类500余项活动。

各文旅企业结合各自特色,积极营造浓厚节庆氛围。中牟县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璀璨绽放,帝企鹅家族亮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策划“花样告白祖国”特别节目和“我爱你中国”灯光秀;建业电影小镇从本土文化和沉浸式电影场景出发,创新推出“国潮八天,一路有戏”主题活动,八天内满园国潮演出137场。新郑市《黄帝千古情》景区开展国庆主题活动《江湖潮音会》,泰山村举办千稼集民俗文化节活动。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区推出“特效山体激光秀”“视觉震撼千机秀”。荥阳市忆江南旅游度假区围绕“庆丰收、欢乐游”主题,推出丰收主题露营季。新密市伏羲山风景区举办“首届丰收节”,推出沉浸式亲子文化剧本游——伏羲天地游。巩义市推出“杜甫故里国潮游”活动,十一假期全天精彩演出不停歇。荥阳、新郑等地陆续开展“石榴节”“红枣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让市民游客体验丰收喜悦之情。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还推出美术展览、文化讲座、亲子活动、非遗互动等公益性文化活动240余项,营造热烈浓厚的节日氛围。

自驾出游占据主流

连续八天的中秋国庆超长“黄金周”,让全民爆发出巨大的旅游热情,长线目的地旅游热度显著增长。中秋国庆假期相关的热门旅游关键词中,自驾游位列榜单第一,关注度遥遥领先。

从监测情况看,全市接待游客中,自驾游游客占比接近83.4%,较2019年增长8.2%;个人、家庭或亲朋结伴自由行的比例达到86.3%,较2019年增长10.4%。全市接待游客中,省内市外游客占比38.1%,较2019年增长4.3%,省外游客占比29.5%,较2019年增长3.2%。抽样调查显示,洛阳、商丘、周口、南阳、开封是省内来郑游客的主要客源地,其中洛阳占比3.1%,商丘占比2.8%;北京、湖北、广东、江苏、浙江是省外来郑游客的主要客源地,其中北京占比2.0%,湖北占比1.8%。从年龄构成上看,23-45岁的游客最多,占比47.2%;其次是46-60岁的游客,占比为19.3%。

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假日期间,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假日期间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日报告”制度和联系督导机制,确保工作不空档、落实无死角。全市文旅市场平稳有序,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重大旅游投诉。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成燕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