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向优质乡村旅游产品转化;重点做好乡村旅游民宿、乡村康养旅游、非遗点亮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郑州都市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4月13日,郑州市乡村旅游暨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登封召开,敲定全市相关工作大盘。
在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留住更多“乡愁”和“乡情”?会上,100余名参会人员收看登封市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视频实况。巩义市、登封市、伏羲山管委会、里山明月民宿就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会议通报了2022年度乡村旅游获奖单位,巩义市、荥阳市、登封市、新密市、新郑市分别进行乡村旅游暨旅游民宿项目签约,共涉及12个项目,签约金额达5亿余元。会上,该局党组安排机关党委向参会的全行业同仁发放“党建高质量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倡导大家积极响应号召,齐心协力,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为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我市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是助力我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据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景雪萍介绍,乡村旅游是推进郑州市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的有效途径,是打开农村发展空间、实现秀水富民的重要载体,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对推动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品牌导向,注重品牌培育,鼓励支持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村镇,培育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家、省、市三级乡村旅游品牌体系,2022年发展乡村旅游奖励资金620万元。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乡村旅游品牌19类249个,乡村旅游发展的雁阵效应显著,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会上,她还对郑州发展旅游民宿进行了分析解读:“小民宿,大作为;小民宿,大市场;小民宿,大联动”,已是国内各地发展乡村民宿产业的共识。把旅游民宿作为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农民就业致富和全面乡村振兴。郑州民宿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发展势头强劲。
据了解,今年,郑州市将成立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委员会,积极贯彻旅游民宿国家标准,参与制定河南标准;持续优化民宿发展营商环境,逐步解决旅游民宿“办证难”问题;鼓励积极创建等级民宿,着力开发建设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慢生活、微度假”乡村旅游民宿集群。以科学的布局引领民宿组团式发展,用好用活联动资源,引入更多优质的品牌民宿资源,推动打造连点成线,串珠成链的乡村民宿聚集区,促进民宿产业特色化、集约化发展,让资源与品牌不断碰撞,让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按照会议部署,今年,郑州市将围绕沿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带、环嵩山乡村旅游度假区、田园风情乡村旅游休闲区三大片区,以乡村旅居生态康养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镇),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品牌。积极推荐特色乡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持续推荐一批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二是创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力争新创建10个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积极引导全市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三是持续培育A级景区村庄。联合市农委依据《郑州市A级景区村庄评定标准(试行)》,认定10个郑州市A级景区村庄,协助推进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
四是推动乡村红色旅游健康发展。推出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是打造乡村交旅融合精品线路,联合郑州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开通7条全市文化旅游专线,推出4个郑州市休闲康养旅游基地,9个全国乡村旅游首选地,45个特色生态乡村旅游体验地。
六是持续推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民宿度假综合体项目,力争全年新增至少5家四星级(或乙级)以上民宿。
七是实施非遗点亮乡村行动。配合2023“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打造非遗文旅村、非遗旅游线路、非遗康养村等。
八是推动文产赋能乡村试点。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全市创建2-3个试点。
九是加强全方位乡村旅游营销。实施乡村旅游市场推广“六个一”工程,统筹策划一批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扩大乡村旅游宣传推广。
十是培养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加强与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合作,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联合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创建一批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做好推荐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工作。
据悉,推进会前,市文广旅局还组织参会人员观摩了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古村、大冶镇周山村和少林街道玄天庙村。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