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3年中国并购交易以国内为主、海外或将出现激增

2023-02-2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2月23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3年前瞻》显示,2022年中国并购交易总额跌至4,858亿美元,为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21年下降20%。其中,河南省内企业并购已披露交易总额约745亿元,平均每笔并购交易的融资金额达5.6亿元,受中原银行吸收合并省内三家银行的影响,并购融资多聚集于郑州、洛阳。

河南哪些区域、哪些行业获得投资较多?

 普华永道中国郑州分所主管合伙人于勃表示:“从数量上看,河南省已披露的境内企业并购及股权融资交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公用事业、化学工业、医疗健康等领域,“三个一批”和“项目为王”拉动了河南省制造业、公用事业的快速发展;从交易金额上看,更加集中在金融业、制造业、公用事业等,上述相关行业的交易总规模超过了506亿元人民币。2022年,河南省不乏大额的并购及股权融资交易,被投资方以制造业、公用事业、农林牧渔为主,如牧原股份、力量钻石、郑州污水净化、中航光电等,其中最大融资金额60亿元人民币。制造业交易数量居多,充分显示了河南省“三个一批”强有力拉动制造业。”

 2022年国内外并购交易有哪些特点?

2022年国内战略投资者的交易额同比下降19%,跌势虽被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国企改革交易弥补,但仍触及2014年以来最低水平。几乎所有行业的交易额都出现了下降,只有与工业相关的交易额出现了一些上升,其中不乏基于国企改革、国资驱动的产业升级、资产重组以及大型国企集团之间的整合。国内并购交易的重点行业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政策影响,因此工业品行业因产业升级成为主要增长点,而高科技(比如科技、互联网类)、房地产、消费品近年走势下降。

2022年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额尽管同比下降了23%,但仍是占比最大的类别。除能源和电力外,几乎所有行业的交易额都出现了大幅下降。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总量也持续走高,加速回笼其不断累积的历史投资。总体而言,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有所放缓。中概股监管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美股IPO退出陷入困境,而香港股市也表现疲软,估值较低;深圳和上海科创板仍保持着私募股权公司IPO退出市场的主导地位,北交所成为新的退出渠道。

由于严格的出行限制和地缘政治问题影响了进行大规模海外并购的能力和信心,2022年境外并购交易活动继续停滞不前。按行业划分的境外并购交易分析显示,中国买家对能源和电力、高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有着浓厚的投资兴趣。就交易量而言,中资对于美国和欧洲仍保持兴趣,亚洲成为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未来一年,中国并购交易将仍以国内为主导

2023年有一些积极的影响因素出现,包括新冠疫情限制措施被取消后,一些积压的并购需求反弹;政府采取新措施对某些房地产企业进行风险化解,放松对互联网经济的限制;中概股政策有一些小进展,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地位将出现一些正向突破;IPO市场可能更活跃,公开市场估值大幅上升将有利于并购交易市场的恢复;财务投资者的待投资金整体保持创纪录水平,以及伴随的投资压力也会有助于并购市场回暖;由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导致的各种经济失调也将引发交易和转型活动,包括与破产重组有关的活动;更活跃的A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交易,尤其是由国资推动和控制的上市公司交易等。

普华永道中国并购咨询服务合伙人郭伟表示:“随着中国新冠疫情后重新开放,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并购交易起色,但我们认为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相对谨慎,在某种程度上,市场的回暖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众多不确定性的影响下还有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来回波动。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并购交易在短期内将以国内交易为主导,海外并购交易将出现激增,亚太地区、中东地区或将成为首选目的地。2023年全年的并购交易数据将接近2022年,2023年上半年可能较弱,但下半年较强。”

郑州晚报记者 蒋晓蕾


分享到: 编辑:蒋晓蕾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