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景静 通讯员 张一弛/文 杨坤/图
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郑州市二七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动员全区上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锚定“两个确保”、开展“三标”活动、实施“十大战略”行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克难攻坚、行稳致远,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新征程。
2022年,实现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和一体推进
会议充分肯定了2022年区委常委会的工作。一年来,二七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工作,实现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和一体推进。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创新开展机关党组织“学讲评”活动2100场次,为企业群众办理实事1200余件,实现干部作风和履职能力“双跃升”。大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17万人。依托红色物业联盟,成立全国首家“美好生活”社工组织,高标准打造“红色物业”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为全省推进“红色物业”创建提供二七样本。
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全区356个灾后重建项目竣工351个。累计开展应急能力提升专题培训1509场、培训4.6万余人次。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系列宣传活动660场次,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救灾良好氛围。
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9.2亿元。推进370个重大项目,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资273亿元。致欧家居成为全省第一家本土跨境电商上市企业,郑投科技创新园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化助企纾困,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28.7亿元、个转企115户,为100余家企业发放奖励扶持资金800余万元、500余家企业减免房租金额约2847.65万元。12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即办件数量达到726件、位居市内五区第一。
发展动能不断跃升。中心城区,把二七商圈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龙头,年度完成投资16亿元;德化步行街入选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二七经开区,中物科技园、灏宇产业园等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七新区,加快推进仲景医药健康产业园、杉杉国际时尚名品中心等113个项目建设。田园生态区,樱桃沟社区、申河社区等美丽乡村精品村初见成效,侯寨乡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群众安置步伐加快,新开工安置房291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6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加快推进,累计加装电梯99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增绿地面积26.13万㎡,新建5000㎡以上综合公园3个、微公园2个。
温暖二七谱写新篇。前三季度投入民生资金3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7.2%;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探索“幸福家园”城区发展模式,成为全国首批试点;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区“三连冠”、市双拥模范区“八连冠”;新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5个,桐树洼社区入选省首批乡村康养示范村创建单位名单;新增公办学位7440个学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4所、覆盖率达94.46%。
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新征程
结合全区工作实际,会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部署,聚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突出高标杆”,锚定“两个确保”、开展“三标”活动、扎实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克难攻坚、行稳致远,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新征程,努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明确,到2035年,二七区要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提质进位,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形成标杆,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城市中心区;“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年均增长7.5%左右,产业能级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打造本质安全城区,全域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社会治理服务精准高效,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的新征程上,全区必须牢牢把握“六个坚持”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三标”工作方法,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2023年,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会议指出,2023年,全区工作基本要求是: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全局,聚焦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全力抓好优质项目招引、现代经济构筑、体制机制创优、优美城市建设、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努力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强支撑、作贡献。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突出强投资、促发展,招引优质项目新动能。强化电子信息、医疗康养、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新签约10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210亿元;围绕重点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滚动推进项目建设“三个一批”行动;全力推进360个重点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
聚力抓产业、促转型,构筑现代经济新优势。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现代商贸和特色商业为培育高成长服务业“两轮支撑”,支持华润万象城、丹尼斯、百年德化等商贸企业扩能,打造一批精品商圈、特色餐饮集群,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健康服务聚焦打造区域大健康服务产业高地,依托辖区优质医疗资源,统筹医学、医疗、医药、医美、医养、医心“六大工程”建设,推动大学路沿线配套发展优质医疗、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积极发展家庭医生、健康体检等特色服务。科技服务抢先布局氢能源、元宇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精密制造统筹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积极发展工业精密制造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优势食品产业,多点发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谋创新、求开放,创优体制机制新活力。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新“18+3+1”发展新模式,增强国有平台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建立区级人才科创公司。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改革,在打通绿色通道、开展容缺办理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打造政务服务标杆城区。
注重强功能、提内涵,实现优美城市新提升。统筹抓好老旧小区、城市公共停车场、口袋公园等综合改造,全力推动城乡路网、综合管廊、水电气暖等工程建设。突出抓好道路机动车违法停放等六个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快二七华侨城文旅综合体、建业足球小镇等文旅文创项目建设,建设风貌靓丽、三生一体的诗画城区。
持续惠民生、优服务,交出美好生活新答卷。开展好“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实施新名校集团化战略。
立足网格化、智慧化,推动美好社会新治理。抓实网格管理、完善治理体系,抓好数字赋能、推进智能治理,抓牢安全稳定、提升治理效能,抓细文明创建、优化治理能力。
会议强调,要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总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工作、推动工作,把政治建设抓得更紧;在全区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思考百问百答”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思想根基抓得更牢;强化干部交流使用和年轻干部培养历练,制定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等制度,把干部队伍抓得更强;开展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和“三起来”活动,把基层基础抓得更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注重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反腐倡廉抓得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