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览 | 郑州通报1例阳性人员活动轨迹 ;郑州二七区解除防外溢临时管控区;国庆假期河南高速出行提示来了

2022-09-2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点击播放,用旋律点缀温柔夜晚

郑州通报南通市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在郑活动轨迹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关于南通市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在我市活动轨迹的情况通报

2022年9月24日,航空港区在新郑机场落地检时发现一管混采阳性,经核查,该人员从郑州中转已返回南通,9月25日南通市反馈该人员核酸检测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该病例在我市活动轨迹通报如下:

9月16日—23日,从白俄罗斯入境后在呼和浩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9月24日,12:20—13:30乘坐AQ1058次航班(33排)从呼和浩特到郑州,13:46—13:49在机场246号到达口卫生间停留,14:15—14:16乘坐2层大厅直梯到负二层,14:23—15:11在城铁候车区,15:12—15:33乘坐C2928次列车(8车厢)从新郑机场站到郑州东站,15:36—16:50在郑州东站候车厅活动,期间15:44在21B与22B闸机口之间休息区休息,16:09在25A与26A闸机口之间休息区休息,16:51乘坐G3290次列车(9车厢3F)前往江苏南通。

目前,流调、检测、消杀等相关工作均在有序进行,对已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进行了核酸检测并全部进行集中和居家隔离管控,对外环境进行核酸采样和全面消杀。

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健康,提醒与上述人员在相同时间段、相关地点有相同活动轨迹的市民,请立即向当地社区或疫情防控部门报备,并配合做好个人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相关措施。

再次提醒广大市民,目前全国、全省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输入性风险时刻存在,防控工作绝不能松懈。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大家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强化个人防护意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公共场所时,落实规范佩戴口罩、使用场所码、常态化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规范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免疫屏障。

郑州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371—12345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9月26日

郑州二七区解除防外溢临时管控区

根据二七区疫情形势变化,经专家组和二七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研判,解除福华街办事处苗圃东社区铁道苗圃家园小区防外溢临时管控区,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

高速通行免费!2022年国庆假期河南高速出行提示发布

今年国庆节放假时间为:10月1日至10月7日,共7天,其间高速公路通行免费。国庆假期郑州市三环以内机动车尾号不限行。详情>>>

郑州市企业登记智能审批系统上线

今天上午,郑州市企业登记智能审批系统上线启动仪式在郑东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举行。该系统探索程序依法合规、群众申报便利、部门审批省力的智能审批模式,解决了人工审批不快、不便,以及企业申请登记受场所、时间、设备等限制问题。详情>>>

注意!郑州铁路加开这些车次

自2022年9月25日起郑州铁路加开郑州东~南阳东G6655/6次。除此之外,自9月24日起,北京西~南阳东G571/2次,郑州东~南阳东G7997/8次恢复开行。


河南省第十一个全民艺术普及周启动

26日,河南省第十一个全民艺术普及周活动正式启动。接下来的近一周时间里,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各项惠民演出、展览、培训、讲座1000多场次,为大家奉上一道道文化盛宴。

最高温32℃!本周郑州天气晴好,周末有雨

本周一至周五郑州以晴好天气为主,周末有降水。预计周内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6℃。

9月26日(星期一):晴天到多云 16℃~30℃

9月27日(星期二):阴天间多云 17℃~27℃

9月28日(星期三):晴天间多云 17℃~30℃

9月29日(星期四):晴天间多云 17℃~32℃

9月30日(星期五):多云转阴天 18℃~29℃

10月1日(星期六):阴天有小雨 20℃~26℃

10月2日(星期日):阴天有阵雨 20℃~29℃

三部门: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9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期待!27日凌晨木星冲日

9月最令人期待的天象即将上演。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7日天宇将迎来一次木星冲日。这次冲日时,木星正好运行至近日点(木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附近,这意味着木星距离地球更近,看起来也更大、更亮。

你想和谁一起看?

 这么戴耳机,非得“英年早聋”

今天上午,

“坐地铁公交长时间戴耳机或损伤听力”

登上热搜,

“炸”出了一群

担心自己“英年早聋”的网友。

每天通勤一两个小时,

不少朋友喜欢一上车就戴上耳机,

听歌、刷短视频,

给自己营造一段“精神独处”时间。

然而,

这个习惯对听力的伤害可能是不可逆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

全球大约有11亿青少年因使用智能手机,

以及配套耳机等设备,

面临听力损伤的风险,

我国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且发病率有增高的态势。


耳朵里毛细胞损伤后不可逆

都知道戴耳机伤听力,

但到底是怎么个伤害法?

人体的内耳约有15500个听觉毛细胞

这是一种感受听觉的纤毛细胞,

容易受噪声影响,

受损后不能再生

损失一个就少一个。

用硬物掏耳朵、用力擤鼻涕,

这种不起眼的小事

都可能是导致听力受损的“元凶”。


别以为听力损失后自己“缓缓”就行

听力损失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来势汹汹、

容易被察觉和重视。

有网友说,

有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接电话时听不清,

还以为是手机坏了,

结果

不知不觉中,

你的听力可能就越来越差,

最终导致“噪音性聋”。

来源:央视新闻

在听力学有一个铁的定律: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

听力损失以后的干预应该越早越好。

两周以内是最佳治愈时期

一个月后,

治愈难度将会明显加大,

三个月后,

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从临床上讲听力损失三个月后,

听力恢复的可能性非常小。

出现突发性耳聋要尽早就医,

否则可能永久性耳聋!


真有不伤听力的耳机吗?

不戴耳机不习惯,

戴了又怕伤听力,

降噪耳机是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耳机商家宣传的所谓“主动降噪”功能,

是指降噪耳机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

在耳内与噪声形成干涉而抵消噪声。

它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噪声,

但又不会影响紧急情况下

尖鸣的喇叭等警示音。


南京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玉红强调,

即使是降噪耳机,

耳机里声音输出过高也有可能损伤听力。

因而无论“降噪耳机”如何,

降低耳道中的噪音才是保护听力的王道。

那“黑科技”骨传导耳机管用吗?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

即通过人的颅骨、听神经等来传递声波。

它不用像传统耳机一样,

捂住耳朵或堵住耳道来达到听声的目的,

所以有保护耳朵的效果。

但专家指出,

不论是利用骨传导还是空气传导,

两种耳机在最后都是

使内耳的毛细胞振动才能引起听觉。

如果音量过大,

仍然会对毛细胞产生损伤,

进而伤害听力。


最后,

小编提醒大家:

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

应遵循60-60原则,

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出现短暂性或长期耳鸣后应及时停止佩戴耳机,

并及时至正规医院就医,

测试听力以便发现隐性听力损失,

做到早重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你平时戴耳机的时候多吗?

来源 央视网

走路的力量

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行走是最好的药。”

行走在路上,有自然的曼妙,生命的极致,人生的远方。

既能富养身体、涤荡心灵,也可以沉淀阅历、升华感悟。

放松身体,大步向前走,便会拥有万千力量。

点击“悦”读全文>>>

有一种顶级的生活智慧,叫“算了”

与其患得患失,不如放下得失。

《菜根谭》里有句话:“世亦不尘,海亦不苦。”

所谓的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

人生短短数十载,所有爱恨得失,聚散沉浮,最终都会化作过眼云烟。

生活这道题,无论怎么解都会有遗憾,与其计较纠缠,不如转身离开。

人生下半场,放下是一种修行,“算了”是一种智慧。

点击“悦”读全文>>>

■郑州■

今天夜里:多云

明天:阴天到多云

东南风转偏南风:2-3级

最低气温:16~17℃

最高气温:26~27℃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苏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