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关注 “在蔬菜大棚旁蹭网课”的沈阳女孩收到浙大通知书

2022-07-28 来源:沈阳晚报 分享到:

蔬菜大棚旁,是女孩躬读的身影;小镇路上,有父亲飞奔的脚步。

6月24日,指尖沈阳客户端发布的《这个在蔬菜大棚旁“蹭信号”上网课的女孩儿 高考考了678分!》一文中,来自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的高考生张诗涵的励志故事,打动了无数人。

6月3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妇女报等央媒纷纷通过官方微信转发张诗涵的故事,这名沈阳女孩,再次收获全国网友点赞。张诗涵也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评选中获得东北地区首笔励志学子追梦奖学金。

7月26日,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的高考生张诗涵收到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录取张诗涵的浙大竺可桢学院混合班,更有浙江大学工科人才“王牌劲旅”之称。面对即将开始的高校学习,张诗涵充满期待。

收到浙大荣誉学院“王牌劲旅”的通知书

“张诗涵同学:你已经被浙江大学正式录取为2022级新生。谨向你表示热烈祝贺!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你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现在,你将踏入美丽的求是园……”九时许,张诗涵和爸爸一起来到母校三十一中,取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在录取通知中,简明介绍了录取张诗涵的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据浙大规定,高考优秀的同学可直接进入竺可桢学院相应班级学习。张诗涵被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录取。“混合班是浙江大学培养工科人才的‘王牌劲旅’,创设于1984年,以‘工科人才、理科培养’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激发学生创造力,强化数理基础和学科前沿、交叉理念的学习。”

看着通知书,张诗涵骄傲地和爸爸撒娇,“爸爸,我厉害不?”张诗涵的爸爸则腼腆地笑了,趁人不注意,他偷偷地举起手机拍下女儿的通知书,与亲友分享喜悦。

第一时间和班主任老师分享喜悦

“她挺淘气,也非常聪明,经常开一些有趣的玩笑。”拿到通知书,张诗涵回到熟悉的教室,找到自己的班主任高敏,再次向老师表达感谢。

高敏老师除了“爆料”她平时开朗活泼的一面,更对张诗涵网课时的表现记忆犹新。“因为她家里冷,你看她常常穿着大棉袄,还带戴着小帽子。不过她非常乐观,喜欢在视频里做点怪动作搞笑。”同样是上网课经历,也让张诗涵也对老师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老师要求大家要把摄像头的角度调整好,不能‘摸鱼’,甚至有时候还会要求把我们写的内容也拍下来,班主任老师晚自习都会在线上陪我们到很晚。”

乐观的背后,是张诗涵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信心。“每次只要是她会的,她就能答对。不管多难的题,都吓不住她。”高敏说的张诗涵的这一特质,在张诗涵高考临场发挥中也有表现。“当时一看语文答题卡我都懵了,感觉有没见过的题型,大概一分钟,我稳定住了心态。到数学时,我想起老师对我的评价‘太难的题也许做不出来,但会的一定都能得分。’”就是凭借一个“稳”字,张诗涵取得完美高考成绩。

不爱读“死”书的她 曾因看小说被罚站一节课

考场发挥永远稳定,并不意味着张诗涵并喜欢“死”读书。“我总结出适合我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断刷题,也不会用题海战术去提高熟练度。我更喜欢看一些做题的解题思路,各种练习跟住老师就好,因为老师已经把最适合的练习题总结筛选出来了,我很少再自己给自己找更多的练习题。”不喜欢读“死”书的她并不是不爱读书。高二时,张诗涵还曾因为在教室看小说被年级主任“逮”个正着,“主任看见了,还罚站我一节课。”

无论是在蔬菜大棚旁蹭网课,还是爸爸“飞奔”给她打印模考试题,亦或这些曾经生活中的点滴,都成为张诗涵青春故事中的一个个片段,也是她未来成长路上一笔笔财富。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