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可降解封堵器研发成功 河南医疗专家获殊荣

2022-07-0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先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迎来重大突破。7月7日,记者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获悉,全球首款全降解封堵器研发成功,作为研发过程中的关键一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荣获临床研究突出贡献奖。

据了解,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30-50%,此类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生命。目前,介入封堵术是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这一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植入人体的封堵器全部是由镍钛金丝制编而成的,将永久存留在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远期并发症隐患,而且部分患者会出现对镍离子过敏。因此,研制可吸收封堵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破解困扰我国先心病临床应用的瓶颈制约,推动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组建了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技术团队。技术团队带着临床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再从材料学成果回到临床应用,历时9年,终于制造出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填补了世界空白。全球首款全降解封堵器系统是中国乃至全球先心病介入治疗器械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院长助理潘湘斌教授,是全降解封堵器系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全球首例临床植入术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全球首款全降解封堵器系统主要临床研究单位,副院长兼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团队,在临床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并在攻关研发过程中对输送系统的改进提出了有益建议。截至目前,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开展可降解封堵器治疗的23名患者全部成功,有力推动新技术研发进展。

据范太兵介绍,国际上关于可吸收封堵器的研发已进行十多年,由于可吸收材料在放射线下不显影等难题,包括欧美国家在内多个国家研发过多种可吸收封堵器,临床试验先后宣告失败,研发一度陷入困境。而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款全降解封堵器系统的研发成功,是世界先心病介入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全球全球先心病介入诊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先心病介入治疗由此迈入了“介入无植入”的新时代。

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表示,科研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础,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动力,临床提质是医院发展的方向。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进一步鼓励、支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加强并深化与业内医工交叉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心血管诊疗器械设备,以造福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红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