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帮带制,带出“领头雁”

2022-07-0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巩义时报 吴瑞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1年以来,巩义市杜甫路街道建设路社区第一书记张利贞和党组织书记张浩杰在基层“闪光”,基层治理又续新篇章,从居民那笑逐颜开的脸上,记者感受到了群众的幸福和喜悦!

2022年,“导师帮带制”在该市兴起,张利贞、张浩杰又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帮带老师、帮带对象。双重身份叠加,他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用张浩杰的说法就是,跟着导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基层这个解决实际问题的主战场上不断沉淀自己。也因此,张浩杰和许多基层干部一样,成了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工作的“多面手”。

建设路社区面积0.32平方公里,辖42个楼院,2208户、6898名居民,2家公共单位、230多家市场主体,10个社区社会组织,平均1名社区干部要对接服务500名居民,管理压力大,治理难度大。如今的张利贞、张浩杰却信心满满:“不容置疑,我的工作应从抓党建开始。为老百姓想得多了,干的实事多了,自然就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未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前,张浩杰在街道工作。时序匆匆,通过1年多的磨砺,已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当社区组织书记,刚开始压力挺大,居民都是生面孔,工作经验少,生怕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利贞姐一直在引导我提升认识、帮着理思路、传授工作经验,一帮到底。导师这个称呼她但得起。”

有了好方法、好谋划,张利贞可从来没有藏着掖着。针对帮带对象张浩杰社区工作经验相对薄弱、工作实绩不够突出的情况,张利贞坚持从理思路、抓重点、带作风等方面进行传道授惑,帮助其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浩杰是真想干事的人,不仅得给他打气鼓劲,还得送给他实实在在的‘干货’,好经验就要传授给想为群众干事的人!”

据张浩杰回忆,“我来社区到现在,因为小女儿中考,利贞姐只请过一次假,整天都在忙社区的事,居民的大事小事在利贞姐眼里都成了关键事。”

张利贞这样看待社区“第一书记”和党总支书记之间的关系:“我比浩杰年纪大,就应该多操心。”“他总说自己是男同志,脏活、累活都让留给他。他的女儿今年不到8岁,儿子不到3岁,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事影响工作。防汛期间,争着、抢着值班,把方便都留给了女同志。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确实进步很大,已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和浩杰在一块儿工作心能往一处想,劲也能往一处使。再加上有个团结的班子,今年,创建‘五星’支部的决心很大。”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重点地突破。比如今年以来,针对老旧楼院多、居住环境差等问题,春节过后,建设路社区组织入户征集民意,选出来新一届议事会成员5人,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党员和议事会成员以及楼院热心志愿者纷纷响应,从自身做起,带头清理房前屋后、楼院杂物。今年3月初,社区结合物业公司、楼院议事会成员和楼院党员以及楼院热心志愿者为楼院荒芜的绿化带进行绿化,种植月季500颗、牡丹100颗,绿化面积达300平方米,楼院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短时间内快速带动楼院居民进行了环境提升整治等,积累了好经验,改出了大成效;比如在疫情群防群控方面,社区结合实际,实施“网格长+网格员+N个党员中心户”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组织作用,扎实开展核酸检测、数据核查、人员管控、居家服务、防疫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以“小网格”筑牢疫情防控“大屏障”等。

目前,该社区围绕“五星”支部创建拓展载体,丰富形式,以实践实干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张浩杰信心满满,并表示:“老百姓身边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我们要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从建设路社区的现状来看,“导师帮带”工作,在该街道已初显成效。

分享到: 编辑:闫佳佳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