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时隔7天的郑州重新焕发活力,这是郑州速度、郑州力量,背后更是无数人的坚守和付出。
有人生活恢复常态,有人还在封控区坚守。
当城市静下来,咫尺灶台,那跳动的火焰足以抚慰人心,让居家隔离更有“底气”。
27平方公里的封控面积,385个封控小区,近56万服务燃气用户量,8910余笔充值缴费,180余次线上补卡、线下送卡,在防疫一线的7天,燃气人起早贪黑,主动扛起责任与使命,全力保障燃气供应服务不间断,提交了这样的“战疫”答卷……
封控区内,上门充值8910余笔
5月4日以来,随着郑州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二七区再次成为本轮疫情的重点区域。而郑州华润燃气淮河路客服中心则处于这场疫情最严重的二七区封控区的正中心。
面对辖区39.6万户燃气居民用户,和其他郑州市区8个营业厅一起,他们同样选择了坚守。
“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把卡送到我们手里,谢谢小伙子!”5月8日,家住二七区京广南路洁云里小区的李老先生家中燃气卡不慎丢失,因封控无法外出,淮河路客服中心在得知情况后一边安排专人电话联系用户,一边通过微网厅上传补卡资料进行线上办理,缩短流程快速制卡,并安排“润燃”牛师傅党员先锋队队员王富军第一时间将燃气卡送到用户手中。当拿到燃气卡的那一刻,老人对王富军一个劲地挥手致谢。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淮河路客服中心逆行出征,主动出击,组成多支党员突击队逆行而上,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抢维、保供“疫”线,千方百计确保封控区用户的用气正常和安全,保障缴费充值、线上补卡补气、24小时抢险维修等业务的正常进行。
封控期间,郑州华润燃气的党员骨干、前台姑娘们手持自助充值机,主动走到卡点、走进封控小区门口,将圈存设备送进封控社区,共为封控区用户充值8910余笔。
数字化力量筑牢“安全供气防控墙”
每天巡检4000余公里道路管网,排查阀井5000余座,巡查工地300余处,从郑州按下“暂停键”开始,每一个管网卫士、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他们扛在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为保障疫情期间管网安全,郑州华润燃气的巡检工早早就做完核酸,开始了一天的巡检任务,对管网设施是否有漏气现象、管网设施运行压力状况进行细致排查,并检查是否有交叉施工痕迹,确保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封控区内常规巡护无法进入,怎么办?答案是换种方法,数字化手段时时监控到重点区域。
疫情期间,郑州华润燃气“管网卫士”利用在重点调压设施上加装的207个远程智能终端布点,借助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医院、学校等封控区内重点单位的调压设施进行远程数据监控,通过分析预判,及早介入维修维护,用数字化力量筑牢“安全供气防控墙”。
燃气抢修逆行出险
“家里厨房有气味”。5月9日上午,二七区苗圃街19号院一用户来电称怀疑燃气泄漏。当得知该用户为居家隔离“红码”人员,值班人员一边告知用户安全注意事项后,一边联系用户所在社区协调开门入户事宜。
在社区的帮助下,淮河路客服中心张朝生、刘廷两名抢维修工随即穿戴好防护用品上门进行抢险维修。经检漏仪检查燃气设施,发现不漏气,为安全起见,张朝生和刘廷又用肥皂水对用户家所有燃气设施进行细致检查,在确保无漏告知安全事项后方才安心离开。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只要确保用户安全,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张朝生由衷的说。
像张朝生这样一直奔忙在燃气抢险第一线的党员、员工还有很多。据了解,为保证居家抗疫人员安全用气,郑州华润燃气全体抢险抢修人员24小时值班在线,全力守护着千家万户灶前的那一抹“蓝”。
脱了“蓝衣”穿“红袍”共战疫情
“来来来,搭把手,固定一下帐篷!”5月9日清晨,绵绵细雨让城市多了一丝寒意。经五路32号院小区位于经五路客服中心附近,在小区的核酸检测现场,当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撑着一把雨伞为医护人员遮雨时,“润燃”牛师傅党员先锋队队员杨广胜特意从客服中心搬来帐篷、桌椅,不一会儿,一个临时爱心雨棚就搭建好了。
像杨广胜一样参与社区志愿队伍不止他一人,“润燃”牛师傅党员先锋队队员就地转岗,脱了“蓝衣”穿“红袍”,全面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很多牛师傅们白天坚守在燃气服务第一线,保障所站应急抢险服务保障等工作,晚上在小区门口值班,提醒社区居民不要外出,严格小区出入管控。
“只要我们大家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战胜疫情,疫后郑州会更好”杨广胜说。
动态零,蓝衣为甲,“疫”线党员先锋队用实际行动彰显使命与担当,待到“疫”情退却,春暖花开总会有时。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海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