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暨国科智库郑州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郑州高新区举办。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西美大厦,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开展研讨交流,共谋新形势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郑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河南高质量发展。中央编办原巡视员、《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总编、国科智库常务理事唐进、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党委书记、国科智库理事王忠平、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张建,河南省委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孟令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纪检书记张中林,郑州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徐振鲁,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教授、河南省计算机安全协会副理事长、国科智库理事潘正运,郑州大学省直校友会秘书长李谦谨,国科智库秘书长、常春藤读书会会长、紫科集团总裁李培龙等专家、领导及知名企业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张中林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国科智库虽然刚落地到郑州,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设有研究中心,智库汇聚了近400位在国内外学界、政界、智库界、企业界声望卓著的专业人士担任专家顾问。多年来一直服务国家大政方针,助力科技与理论的研究应用,推动各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政策谋划者和推进者。紫科集团产业化集团的落地将推动河南在“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的发展,我们就要和这样的企业对接起来,一起为河南产业体系的发展助力。
唐进通过线上视频方式致辞:在河南十四五规划提出的“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意义有5个方面。其一,站位高。不仅仅是结合本地产业,更从国家产业所需入手,站在世界前沿、技术前沿,而且是给未来的产业化做高端的选题。其二,“高、新、创”。即高科技、新业态、创新创造,这将是未来经济主要的增长点。其三,从纵向看,以创新为主导,以高端科技为提前。其四,从横向来看,行业涉及的领域广。其五,切合河南实际,河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处中原腹地,又拥有4个古都城市,河南这些年的发展突飞猛进,高新产业连绵不断,河南的这些发展为下一步十四五时期的河南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今天的论坛就是一个大家献计献策,群贤必智,发表拙见的会议,请大家把自己的智慧见解表达出来。
王忠平通过视频致辞:河南十四五规划提出的“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规划本身是很成熟的规划,我认为在方向上、在布局上都是能经得起历练,经得起推敲的,关键在于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最重要的就是产业规划管理,这个方面的教育培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河南能够率先带这个头,在全国率先开发产业管理的一个学科教育的培训,那么不仅对我们这个助力实现河南的产业发展规划,而且对于这个完善全国的教育结构都有重要意义。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培训,特别是产业创新的人才、产业运作的人才、科技成果研究规划的人才,落地相应的产业学院,通过国科智库郑州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省直校友会的对接,对促进河南产业规划的实现有重要作用。
李培龙在论坛进行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国科智库及紫科集团的发展历程。国科智库,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是植根于中国的公共管理及产业发展研究机构。在河南落地的国科智库郑州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提供区域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专项研究咨询、投融资服务、产业招商、科技传播研究、高端会议策划宣传等核心服务,为产业发展助力。紫科集团采用智库+产业化公司的运营机制,在北京、上海两地深耕多年,以国科智库为基石,以紫科科学院为催化剂,布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新材料等各个领域的商用落地。
潘正运教授提到,鼓励先进产业落地,不保护落后产能,鼓励类似紫科集团这样的产业化发展集团来到河南发展。在企业发展当中,电子信息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紫科集团刚才提到的智慧农业,城市智能化、智能军工等等,都与电子信息紧密相连。
研讨结束后,张中林、潘正运为国科智库郑州研究中心进行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