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马沂峰 通讯员 刘朦 文/图
“咱今天就这么说了,我不想因为咱这事儿再来法院了。”原告张某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你啥时候去医院看病,要是没人伺候你,我去。”被告李某道。关系一度降到冰点的干亲,重拾了当初的情谊,两人心照不宣地表示不会因这次借贷再来麻烦乔彦生调解员。
“闹剧”要从五年前的帮忙说起……
中牟县市民张某、李某系干亲关系,两家的感情一直很好。2016年底,张某向李某的丈夫转账80万元人民币,请其帮忙兑换外币,李某的丈夫收到款项经兑换后剩余34万元人民币未返还,后经张某多次追要,陆续返还了27万元,剩余近7万元至今未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某就联系不上李某,无奈,诉至法院。
近段时间,因张某一纸诉状将李某诉至法院,双方矛盾不断加剧,心结越来越深。
乔彦生老师把两位当事人约到法院,一见面两人就诉说各自的委屈。一直耐心倾听他们谈话的乔老师注意到原被告的心结,要想调成这个案件,就要打开双方心结,决定从他们是干亲这层关系着手调解。
张某的心结在于,李某一直联系不上,因自己和李某是干亲关系,别人通过自己这个中间人借钱给李某,李某迟迟未还,还闹失踪,让自己夹在中间难做人;李某的心结在于,钱不是不还,经济有难,慢慢还,可以告我,不能告我丈夫。
考虑到双方的心结,乔老师从两家几十多年的情感积累不易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双方调解工作。“金钱只是身外之物,情谊很宝贵。你们是干亲关系,是多少缘分让你们成为朋友,又是多少真心让你们成了干亲,今天你们来到法院,你们心里肯定不想这样,作为儿女,他们更不想看到……。”乔老师的一番调解,逐步拉近双方的关系,进一步缓和了双方的僵持局面。
调解中,乔老师注意到张某时而捂着胃,面露难色,赶紧起身出去倒杯热水,问张某身体还可以不?张某表示胃不舒服,等过两天要去住院做手术,听到这里,李某也坐不住了,问张某身体情况,久违的问候与关心,让乔老师看到了调和的希望,赶紧抓住这一细节,加深一下两家对过往美好感情的回忆,在乔老师的劝导下,双方逐渐意识到几十年的情谊,没必要为钱而伤了感情,也愿意修复这些年疏远的感情,双方初步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李某表示,误会解开了,不再逃避,钱会慢慢还。张某也表示,也知道李某到了难处,有钱了还,实在没钱,也做好了不要这钱的准备。至此,中牟法院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得以圆满调解,让原本对簿公堂的两家干亲冰释前嫌、重修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