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庆辉 方宝岭 文/图
张楠是高新区维也纳酒店的大厨,一个星期前,他的姓名进入了政府的专班名单,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他的妻弟一起烹饪120人份的三餐。
高新区维也纳酒店作为该区健康关爱中心之一,8月1日正式启用,由2名高新区党政干部、6名沟赵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2名公安民警、15名酒店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24小时日夜坚守,在防疫一线践行初心,用“爱心、暖心、安心”的服务,让隔离人员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情服务,为群众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保障。
初心:医生、警察、临时党支部,组成“红色屏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健康关爱中心是一个特殊的“战场”,这里是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聚集地,也是将潜在危险和健康人群隔离出来的重要保障。在维也纳酒店健康关爱中心门口,一面鲜红的党旗正迎风飘扬。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最困难的地方,总有党旗高高飘扬、党员冲锋在前。7月31日晚8点,高新区维也纳酒店正式停止营业,迎来了新任务:保障密接者、次密接者隔离期间的生活起居。
也就从那一刻起,高新区维也纳酒店健康关爱中心工作专班成立。据悉,这个专班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机关党总支部副书记杨惠民为组长,疫情防控督导部孙聚岭为副组长,成员包括沟赵卫生院院长王连军、梧桐派出所民警张伟、维亚纳酒店总经理胡熙等。工作专班下设医疗组(沟赵卫生院医护人员)、安保组、信息联络组和后勤保障组(酒店人员)。
据介绍,在健康关爱中心成立之初,工作组就在这里成立了临时党支部,7名党员亮身份、冲锋在前,他们克服身体和家庭困难,主动请缨参加医疗保障工作。“因为是封闭式管理,我们自入驻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酒店。”说起此次经历,沟赵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崔丹的眼泪在眼里打转。
王连军说:“不论是汛情还是疫情,在这种重大考验面前,我们党员不论什么年龄段、什么身份,接受任务不讲条件,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这种责任和担当也让我深受感动。”
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支部都是一个战斗堡垒。在高新区,像维也纳酒店健康关爱中心一样的隔离点共有10个,党员干部们冲锋在“疫”线,服务在“疫”线,用实际行动书写初心和使命,为群众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爱心:架构、分工、隔离人员,既上墙又上心
在维也纳酒店健康关爱中心,墙上挂着一张“隔离人员一览表”,该中心目前总隔离人数、现隔离人数、解除隔离人数,以及每间房间的隔离人员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入住时间一目了然,密接和次密接人员信息也用红色和蓝色的彩笔做区分,而这些人都是张楠他们的特殊客人。
“马上滚回来!”听说儿子工作的酒店被作为健康关爱中心,张楠的老父亲不了解情况,免不了各种担心,打电话直接就“下命令”了。
“从这个表格可以很明显看到酒店共有3、5、6楼供隔离人员使用,总隔离人数是91人,现隔离人数是89人,有两名在昨天和前天已经解除隔离。”据沟赵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王连军介绍,为了实现隔离人员动态管理,他们特意制作了这张表格,实施挂图作战,全方位实时掌握人员信息,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
除了“隔离人员一览表”,墙上还贴有工作专班人员架构、分工及职责,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制度、隔离点医学观察制度、送餐及消杀流程等工作制度,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细化防控任务,确保防疫工作既上墙又上心。
暖心:主食、水果、矿泉水, 80元餐标每餐要吃好
到了饭点,一盒盒冒着热气的卤面被打包装进一次性袋子里,随着面一起打包的还有一盒小米粥、一盒豆角炒肉、两个橘子和一瓶矿泉水……这是张楠他们为隔离人员准备的午饭。维也纳酒店被用做健康关爱中心后,厨房就有工作人员离开了,偌大的厨房后来只剩下张楠和另外一个人,每天120余份的三餐根本忙不过来。无奈之下,张楠只好把因疫情闲在家的妻弟“骗”过来做帮厨。
由于隔离点的生活比较枯燥,大家的活动范围比较小,情绪容易波动。张楠他们就得在吃上下功夫。一日三餐尽可能做到顿顿不重样。“为了满足‘河南胃’,我们隔3天会准备一次面食,搭配着汤、菜和水果,尽量让每个人吃好吃饱。”据张楠介绍,隔离人员每人每天餐标80元,每天早上都要去市场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就早餐而言,除了常见的包子、馒头、鸡蛋、酸奶、稀饭、小菜外,当天早上他还专门炒了莴笋。中午米饭面条间隔着来。菜品除了常见的,就连酸萝卜炖老鸭这些不常见的都安排上了。
负责送餐的是3名退伍军人,他们刚从防汛一线撤下来,就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来。隔离人员集中住在三五六层,单人单间。负责送餐人员穿着防护服,一次要提40余斤的重物,爬楼梯往返数趟,把餐送到隔离房间门外的隔物板上。当天中午,送餐人员除了要送午餐外,还有水果橘子,两瓶500ml纯水,一袋郑州西区中医院熬制的防疫中药。每次送餐时间需要持续1个多小时。经常是每完成一次送餐过程,3名退伍军人直接躺在水泥地上,一二十分钟不愿意起来。待送餐完成,送餐人员撤离后,再通知隔离人员取餐。
“除了日常生活需求,我们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做好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据医护人员董素杰介绍,“我们每层楼都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医护人员和群主会不断跟进隔离人员的心理状况,一旦大家有心理疏导的诉求,可以及时沟通联系。”群里有需求,他们都要及时回应。隔离人员通过网购采买的东西,都要经过消毒后查验后,随餐品一起送上去。
安心:登记、消杀、检测,一件也不能少
从普通酒店切换为健康关爱中心,“角色”的转换是一项大工程。“在接到设置健康关爱中心的第一时间,我们就立即前往酒店查看,改造出来‘三区两通道’,通知安排酒店环境消杀、隔离准备,以及对酒店前台、保洁等工作人员提前进行培训。”王连军介绍说。
“经过综合评估,维也纳酒店远离居民区,酒店格局适宜分割出‘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可以乘坐电梯,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只能爬楼梯。”据孙聚岭介绍。
孙聚岭告诉记者,酒店刚启用的前几天夜里,电话不停,基本上都是整夜没有合眼。一晚上不分时段要接收10多名待隔离人员,轮值点工作人员通宵达旦,才完成隔离人员的入住和消毒等工作。
“确实很辛苦,但一想到能保障更多人的安全感,也就值了!”孙聚岭经常这样和专班的同事一起共勉。他只告诉家人自己要参加隔离点的任务,“我能听出他们心里的担忧,所以每次问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从来没有回答。”
隔离人员进入隔离点按照程序需要进行接收确认及登记备案,同时中心还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口罩、一支温度计和一瓶消毒液。对于清洁区,工作人员每天会两次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污染区与半污染区则是每天四次消毒,分别在一日三餐送餐结束后,以及餐后垃圾处理后。在隔离人员正式入住前,工作人员也会对每个房间进行彻底消毒,按照标准逐项对照检查,确保隔离场所符合标准。
据介绍,他们6个人不仅建立医疗专班群,还为每层隔离人员建立了一个群。每天各个群里都要进行早晚各一次体温接龙。按照1、4、7、10、14天的核酸检测要求,已经进行了三轮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