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您身体怎么样啊,您和我爸要注意身体,少出门。”1月19日晚,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河南省援冀医疗队队员刘阔厦终于有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尽管如今他和自己的父母同在一个城市,但是严峻的疫情、紧张的工作让他只有通过视频电话,和父母报个平安。
刘阔厦是石家庄人,他的父母哥哥及很多亲人现在都生活在石家庄。接到需要支援老家河北的通知,刘阔厦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河北养育了我18年,家乡有需要,我必须第一时间顶上去。”
刘阔厦既是急救员又是驾驶员,准确定位导航,选择最合适的路线,用最快的速度把病人安全转运到指定地点,这对于长年工作在急诊一线的他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然而这次的转运任务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在转运患者的途中,他常常经过熟悉的街道,路过自己的学校,甚至是家门口。他说,每每经过这些地方,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滋味。他盼望着,打完这场仗,要站在家门口和父母亲人拥抱。
由于道路严格管控,转运路上的行程时间比事先预想的要“漫长”,但也收获了更多的感动。刘阔厦说:“每到一处管控卡点,工作人员进行仔细检查过后,都会对我们伸出大拇指或以鞠躬致敬,虽然彼此看不清对方,但这种无声的语言让我感到‘河北河南就是一家人,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在石家庄开展工作的近一周时间里,河南医疗队员们接诊的患者不仅有85岁高龄的老人,还有1岁多的小孩子。在队员们的悉心呵护下,患者全部安全转运到了指定医院接受医疗救治。
为了保证穿脱防护服时,不被里面的衣服过多触碰而造成污染,队员们一般都是仅穿一套单衣衣服。夜晚,石家庄室外的气温已低至零下5度,执行任务时,“真的是冻得直哆嗦。”刘阔厦说道,转运任务结束,回到驻地还要接受一连串的消毒“喷洒”,这份寒冬腊月里“冻透”感,在刘阔厦看来,都是值得的。
刘阔厦的爱人也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两个月前她主动报名去了所在医院的发热门诊工作,忙起来也是无暇顾及家里。他们有一个可爱女儿,已经8岁了,由于两个人的工作性质特殊,两个人同时不在家的现象时有发生,懂事的女儿已经偶尔能够自己做饭、自己上下学,还自称是家里的小小顶梁柱。说到这些,刘阔厦语气中满是歉意。
他告诉记者,此刻,他只有拼命工作,及时转运患者,为故乡尽一份绵薄之力,并早日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凯旋。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京儒 通讯员 肖婧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