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母亲现在一切都好,特别感谢你们。” 3月5日,荥阳市救助管理站回访救助对象戴艳红及其家属。80岁的戴艳红终于在上周结束了流浪漂泊的生活,回到阔别已久的山东老家,与分别39年的儿子相认团聚。
故事的开头要从那场2023年那场救助说起。
2023年12月25日下午4时左右,荥阳市救助管理站接到荥阳市公安局事故科电话,称有一名老人发生交通事故骨折被紧急送往医院,听口音不是本地人,说不清楚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信息。
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立即前往医院了解情况,试图和老人沟通获得身份信息,但老人有些神情恍惚,说出的只言片语也听不懂。确定老人为救助对象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和医院对接老人住院治疗等事宜。
之后的时间里,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多次到医院探望,了解老人病情及康复情况,为老人带去一些生活用品。因为口音差异,每次和老人聊天,工作人员都会用手机记录下来,返回站内后反复听辨聊天内容。经过多次交流,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姓名,了解到她是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人。
工作人员将老人的线索提供给辖区派出所,请民警协助信息查询,结果没有找到身份信息。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没有放弃,期间多次与派出所民警协商存在的可能性,扩大查询范围,发现邹平市有一名离家出走的老人与我们救助的老人姓名一致,年龄相仿,但没有信息和数据证明两位老人是同一人。
随后,荥阳市救助管理站与邹平市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最终通过两地救助管理站和公安机关的通力合作,借助于DNA对比,确定荥阳救助的老人就是山东走失老人。
据亲属透露,老人今年已经80岁,当年离家时,她的儿子大亮才7岁。这39年来,家人多次寻找,但始终杳无音信。
工作人员与老人的儿子大亮取得联系,并告知其母亲的病情。大亮得知消息后,难掩心中激动,并表示想让母亲春节前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但老人已处于耄耋之年,骨折康复需要一定时间,加上雨雪冰冻天气,出行不便。综合考虑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与老人家属的协商下,决定过完春节送代某回家。“39年了终于有了母亲的消息。”大亮说,这个春节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经过了两个月的医疗救治,2月28日一大早,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从郑州荥阳到滨州邹平,历经8个小时,3次换乘,老人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邹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和老人的家人早早在站外等候,双方碰面时,大亮扑在母亲怀里失声痛哭:“妈,我终于找到你了。”这是时隔39年的温暖团聚,在场人员无不动容,长达39年的骨肉分离之苦终于画上了句号。现场,老人的家人对荥阳市救助管理站表达深深的感谢,还送上了带有“弘扬社会正能量 助力寻亲显大爱”字样的锦旗。
据了解,自2023年冬季专项救助以来,荥阳市民政局启动“5+1工作机制”,多方联动织密流浪乞讨等困难群体“救助网”。截至目前,荥阳市救助管理站已救助34人,为13人找到亲人,并护送顺利返乡。
(文中所用皆为化名)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田莎 通讯员 侯璐 梁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