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豫鄂陕三省六县市法院联手织牢生态“保护网”

2020-06-1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山水相连一库清水,需要我们共同守护!”今天记者获悉,由河南、湖北、陕西三省六个基层法院联手打造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司法联动机制启动仪式暨首次联席会议6月3日在南阳市淅川县举行。此举标志着豫鄂陕三省法院围绕“保水质、护运行”这一核心目标,共同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提供司法保障,从司法层面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三省六县市法院联手,确保一库清水永续京津

据活动发起人,淅川县法院院长王建军介绍,淅川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2014年12月12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建成通水,为了确保一库清水永续京津,淅川县法院出台《关于加强渠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成立刑事、民事、行政各抽调一名员额法官为主的“三审合一”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大合议庭,对涉及各类生态环境的61类案件进行集中审理。丹江口库区流域范围跨越陕西、河南、湖北,水质、土壤、大气和森林等生态资源互为整体,而一些破坏生态的案件和个人,存在跨行政区域、流窜作案等特点,这就迫切需要多地法院进行共享信息、协同办理,统一量刑、审判标准,让库区司法机关组成相互衔接的生态“保护网”。为此,在经过共同协商后,淅川县法院组织并主办了由湖北省丹江口市法院、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法院、湖北省郧西县法院、陕西省洛南县法院、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法院等三省六县(市、区)法院参加的“三省六县市区法院生态保护司法联动机制” 启动仪式暨首次联席会议,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司法联动机制协同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建立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体系和常设联络机制

《意见》明确,各法院之间在办理生态环境资源案件过程中应加强合作与配合,并不断探索司法协助的新领域、新方法。在办理的生态环境资源类案件,若案件当事人、证人、所涉标的物等处于其他法院辖区之内,或因案件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其他法院配合的,可相互委托送达、委托调查、委托调解、委托代为宣判、委托执行;对于需勘验鉴定的,可商请对方法院给予配合,也可就案件的特定事务请求其他法院给予协助;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体系和常设工作联络机制,定期每年召开一次六地联席会议。会议主题可围绕环境资源保护政策动向、司法应对、建言献策、案例探讨、审判经验总结等方面予以确定。各地法院将保障联动机制的技术、人员和经费,致力共同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三审合一”,实现案件管辖和立案标准统一,逐步实现执法尺度和量刑幅度统一,并适时联合发布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障白皮书。

据了解,淅川法院自2016年建立“三审合一”机制以来,共审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78件,对206名被告人予以严惩;审结环境资源类民事案件78件;执结土地、林业、矿产、水利、湿地等非诉执行案件824件,有效保护了库区生态安全。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通讯员  赵栋梁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