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这个世界太拥挤
我有一片小菜地
这里远离闹市区
没有雾霾和尾气
我的番茄是干净的……”
2015年1月2日,在第二季中国好歌曲盲选第一场的舞台上,来自河南一个小县城的农民兄弟乐队创作的这首清新欢快的《我的番茄是干净的》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欢呼。
在歌曲最后一秒,刘欢、周华健、蔡健雅和羽泉四位重量级导师同时推杆,争抢这支乐队,这首歌也被网友评为当年的开年神曲。彼时,这支来自农村的乐队已经成立了12年。
2002年,浚县职业技术中专音乐老师蒋立炜和他的5名都来自农村的学生组建了一支乐队,名为“农民兄弟”。
十几年间,乐队走过的路虽然坎坷,但是坚守换来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他们曾数次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先后获得央视“中国好歌曲”优秀音乐人、央视中国最美乡村推广大使、辽宁卫视“梦想音乐节”总冠军等诸多荣誉。
2011年,在“我要上春晚”节目中演唱歌曲《盛放》。
2019年,农民兄弟乐队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作的宣传歌曲《这里是郑州》MV推出以后,短短数小时阅读量突破20万,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后,点击率高达1.7亿。
最近,他们又成为“出彩河南人”、2019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郑报全媒体记者近日走访农民兄弟乐队,挖掘这个从麦田里走出的摇滚乐队背后的动人故事。
音乐老师带学生组乐队:
成了咱去北京看奥运,不成咱就散
今年45岁的蒋立炜是土生土长的浚县农村人,身材高大的他小时候的梦想是搞体育,用他的话说,走上音乐道路实属“阴差阳错”。
“我初中毕业那年,父亲看到有所师范中专在招生,就让我报名,因为那个时候读了师范就意味着可以有个铁饭碗。但是我不想报,因为只有音乐、美术这样的专业,我喜欢打篮球,想学体育。”蒋立炜回忆说,当时自己瞒着父亲没有报名,父亲知道后很生气,急忙坐汽车到鹤壁把报名表交了上去,他就这样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乐队排练现场
“那时候从农村出来,对音乐没有概念,只听过几首流行歌曲,都是从头学的。”为了学习上不落后,蒋立炜拼命练习弹钢琴,“我记得上学时经常不吃早饭就去练琴,因为教室里只有一架钢琴,去的晚了你就抢不到了。”后来他的钢琴成绩考得非常好。
师范学校毕业后,蒋立炜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当音乐老师。“我去那所学校之前,他们是没有音乐课的,我去以后就代全校学生的音乐课。”蒋立炜说,他时常会怀念那段当乡村老师的时光,那个时候学校门口就是麦田,生活是无忧无虑的。
三年后,蒋立炜被调到浚县职业高中(现为浚县职业技术中专)当音乐老师,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的一个决定,会让他魂牵梦萦17年甚至是一辈子。
2002年秋天,蒋立炜偶然看到几个学生在校园里边弹吉他边唱着黄家驹的《光辉岁月》。这场景,跟他在师范学校求学时,大声吼着崔健的《一无所有》,如此相似,内心的那种热血和激情一下子被燃了起来。
蒋立炜把几个学生叫到一起,想组建乐队。“咱试一下,如果能走到2008年,一起去北京看奥运会;如果不成,就散了。”
在央视过年表演节目
后来,他们想着得给乐队起个名字。“咱都是贫寒农家子弟出身,叫‘农民兄弟乐队’吧,朴实。”蒋立炜提议。但也有人嫌这个名字太土,差点换掉。之后乐队的人来来去去,但“农民兄弟”的朴素底色,一直都在。
“可能对音乐的喜欢是骨子里的,当蒋老师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兴奋,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起来了!”吉他手罗天赋是在乐队刚成立时就在的老队员,忆往昔,他眼里闪着光。
“我最开始在职高学的是计算机,后来我自己偷偷改的音乐,为这事我没少和家里人吵架,但我从不后悔。”罗天赋说。
在农村土房里玩摇滚:
你带着这帮孩子到底想干啥?
乐队有了,排练场所也是个问题。蒋立炜就在老家村子里租了一处民房,30块前一个月。
据鼓手赵彦青回忆,当时蒋立炜对学生们实行封闭式训练、“军事化”管理。早上 5 点起床跑步,训练体型,然后几点学乐理知识、几点练台风,蒋老师给大家安排得清清楚楚。土坯房,四处透风,音乐一响,梁上的土震得直往下掉。
一帮孩子不知道明天会走向哪里,成为明星也是遥不可及的梦,但对音乐的热爱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原动力。乐队成熟一些以后,就靠一些小型的商业演出生存,但很多时候都是靠蒋立炜的工资维持开支。
“我当时工资并不高,还要养活一家人。该吃饭的时候就去买 10 块钱纯肥肉或者鸡排,顿一锅大白菜,熟了,一人一大碗,就着馒头吃,那叫一个香。”蒋立炜回忆起这一幕,眼睛里闪烁着别样的光芒。“窗外北风呼呼吹,小屋子里却特别温暖。”
主唱老宝(右)和吉他手罗天赋(左)
主唱老宝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乐队的。“我原名叫徐首超,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家里人都叫我宝宝。后来老宝就叫开了,很多人都忘了我的原名是啥。”老宝回忆说,当时他在浚县二高读书,但是乐队排练的地方离他住的地方很近。有一天,喜欢唱歌的他闻声而去,面对如此热血的青春,他瞬间被感染,从此与农民兄弟乐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候十几岁,在农村看到哥几个这么玩摇滚,一下子就把我触动了,特别想融入他们!”初见时的场景,老宝依然记忆犹新。
然而,蒋立炜带着一帮奇装异服、一头长发的学生在土房子里敲敲打打的行为被当时的人们很不理解。在家人和当地人眼中,他们就是不务正业。
“家里人刚开始知道我玩乐队的时候,没有特别反对,但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让我把搞音乐当饭吃,农村很多人对这个都没有概念。后来我说我想不读书专门玩乐队,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老宝说,他最终听从家人的意见,2004年从浚县二高考到了外地一所大专,学习声乐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也做过很多工作,却依然割舍不下对音乐的喜爱,最终还是回归了乐队。
17年间,农民兄弟乐队几度聚散离合,最多的时候,乐队有七八个人,最低谷的时候,只剩下队长蒋立炜和鼓手赵彦青两人。
乐队会客厅的照片墙上挂着他们曾经的照片
“那个时候我觉得最困难的并不是物质条件差,而是当时遭受的质疑和不理解。”蒋立炜坦言,当时几个乐队成员的家长几乎没有支持他们搞乐队的,都是农村的,普遍的想法是找个安稳的工作比啥都强。
“我比他们年长一些,又是他们的老师,经常有人问我带着这帮孩子到底想干啥,把他们都耽误了!”蒋立炜说,那段时间他的压力很大,但他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农民兄弟乐队一直没有解散。
从来不是“胡搞”:
农村人为啥不可以玩摇滚?
在老宝的记忆里,乐队的日子真正好过起来,是在2011年参加央视“我要上春晚”以后。由他们原创的歌曲《盛放》、《这杯酒》惊艳全场,让他们收获了众多歌迷。后来,他们曾带着浚县的地方锣鼓队再次登上央视舞台,改变了很多当地人对他们的看法。
春节串门,亲朋好友看他们的眼光也不一样了,从那种“你就瞎混吧,连份正经工作都没有“的恨铁不成钢,变成了 “看,这是我家孩儿,上过央视!”的自豪和鼓励。
“很少哭,但那一刻却控制不住。”接受董卿采访时,蒋立炜泣不成声,将近10年了,终于可以给这帮跟着他的孩子们的家长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交代。他们不是“胡搞”,是很认真在做音乐。从那之后,乐队开始被重新审视,被认可、被尊重。
登上央视“中国好歌曲”,让农民兄弟乐队再度爆红,《我的番茄是干净的》被网友称为“开年神曲”。
乐队会客厅的照片墙上挂着他们曾经的照片
有了名气以后,很多质疑的声音也冒了出来。“你们真的是农民吗?”这个问题是被问得最多的。
“说这话本身就带着有色眼镜,我会很生气的反问,你觉得农民应该是什么样子,难道农民的标签只有破破烂烂、文化低下、土里土气吗?城市里面又有多少人不是来自农村呢?”蒋立炜对这种质疑的声音很是不平。
“音乐没有贵贱之分!农村人为啥不可以玩摇滚?”蒋立炜说,成立乐队之初,他就想告诉世人,农村的孩子也可以玩摇滚,也可以做出很棒的音乐作品。
蒋立炜说,摇滚乐不是愤怒,不是苍白的呐喊,不是留长发穿皮衣的外在包装,是脚踏实地深入生活的创作,是一种真诚直率的生活态度。
有了机会不出去:
乐队为什么坚守故乡17年?
一路走来,农民兄弟乐队获得了很多荣誉,也收获了很多歌迷,在大城市并非没有发展机会。
“有了一些知名度以后,也有很多商业公司来找我们,说要签约,但是我们都不太愿意。因为签了合同,就意味着要受限制,创作上也不可能完全自由。”蒋立炜说,队员们都一致选择留在河南。
“我们几个都来自农村,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知道,农民身上特有的勤劳和纯朴,故乡的土地和麦田,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就是我们创作的土壤、灵感和源泉。我们生长在田间地头,要为普通人而歌、为老百姓而唱,要开创中国式的乡村摇滚!”蒋立炜说,“这些年其实有很多机会我们可以去大都市发展,但是我们还是更喜欢家乡的安静、从容,所以除了必要的演出和工作,我们几个这些年一直都生活在家乡。”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身心是自由的。”老宝说,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但乐队成员们却觉得,热闹是别人的。
乐队会客厅的照片墙上挂着他们曾经的照片
其实,如今,乐队外地演出也很多,但最多待个四五天,再长就受不了,要回家“吹吹家乡的微风,听听淇河的鸟鸣,接接中原的地气儿”。
对于“成名”这件事,老宝表示,想,但也没有那么想。兄弟几个对于名利看得都很淡,渴望更大的舞台、渴望被更多人认知是每一个音乐人的本能,但他觉得,成名不是终极目标,发自内心的平和、幸福才是。
“有一个地方,我们都叫他故乡,那里能看到麦浪也能闻到槐花香,我们的青春留在那里轻轻歌唱。”这是他们创作的歌曲《故乡》里的歌词,也是他们每个人的心声。
“他们做乐队不容易,能在我们这个地方坚守十几年更不容易。”45岁的梁海洋是乐队吉他手罗天赋的舅舅,他是见证了乐队的成长。“因为我比较喜欢音乐,所以从最开始都挺支持他们,但是确实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天赋的家人一直都比较抵触他做音乐。”梁海洋说。
“因为乐队的事,我跟家里吵过很多次,也妥协过,但是没办法,骨子里就是喜欢这个!”罗天赋说,他曾经离开乐队,外出工作了很长时间,但是那段时间他经常一个人在房间偷偷练琴。“我结婚时,媳妇都不知道我会弹吉他,后来是她一直鼓励我追寻自己的梦想。”
终于罗天赋还是回到家乡,也回到了心心念念的乐队。“都喜欢音乐,又不适应大城市那种快节奏的生活,我们也都相信在家乡也能做出好音乐,就是这么简单。”
乐队目前成员合照
对未来充满期待:
希望我们老了以后依然可以在一起唱歌
十几年过去,曾经懵懂的少年都已过了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让压力再一次袭来。但这一次,农民兄弟乐队变得更加有信心,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2013年,乐队成立河南农民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的工作人员就是我们五个乐队成员和一个外聘的做活动统筹的小姑娘。
“如今,乐队在鹤壁市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传媒公司,有自己的录音棚,可以做很多与音乐有关的事情。”蒋立炜笑着说,乐队几乎每年都要参加几个电视台的演出。
此外,他们的传媒公司开始承接一些演唱会的舞台搭建、灯光设置、演出流程制作等,比如为朴树做过演唱会,承办了央视的一些晚会等,实现了“做音乐的事儿,赚该赚的钱。”
“经营个小公司就是为了赚点钱让乐队继续坚持做音乐,不用哥几个再为了生计而东奔西走。”蒋立炜说。
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会客厅,安放着乐队 17 年来的历史 ——乐器、照片墙、荣誉证书等。会客厅旁边,是乐队自己装修的一个酒吧,名叫“从前慢”,不过,这个酒吧并没有对外经营,主要用于乐队排练。
“对于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做出很好的作品,因为只有好的作品才会被人记住,才能流传下去。也希望我们哥几个能一直玩下去,老了以后依然可以在一起唱歌。”老宝说起未来,很是期待。
“乐队走过了这么多年,让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一个音乐人,身上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让人看到农民也是可以这样生活的,是可以自豪地、快乐地、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的。我们希望每一个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都不会自卑,勇敢追梦。”蒋立炜说。
郑报全媒体记者 翟宝宽 文/图 朱钰玮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