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盛会 品读郑州之十二|汉代名郡——荥阳故城

2019-08-27 来源:文图来自阎铁成 《重读郑州》 分享到:


?


9月8日—16日,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河南郑州举行。

这次盛会也让郑州,这座屹立于“天地之中”、大河之南的现代城市,这座被“火车唤醒的千年王都”一步步走向“华夏文明的腹心重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国家中心城市,吸引了亿万目光。

郑州,作为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地区和中国统一王朝最早定都之地,创造了中华文明前三千年的辉煌;从蒙昧氏族社会,到煌煌国家文明,郑州,谱写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篇章。

郑州,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留下了类型全面、内涵丰富、链条完整、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在郑州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凝聚着华夏文明早期阶段最重要的文化信息,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和信仰。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了我们民族最初的历史记忆,佐证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先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展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传承。

郑州晚报“郑州+”客户端推出“迎接盛会 品读郑州”系列作品,向全国各族人民推介这座年轻而又古老、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中原都市。

品读郑州

汉代名郡——荥阳故城

荥阳故城

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

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3世纪)。

荥阳故城平面图↓

城池南临索须河,东临荥泽和鸿沟,北依邙岭与黄河,为不规则长方形。

城址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500米,城墙周长7000余米。

荥阳故城南城墙↓

现在除东城墙被河水冲毁外,其他三面城墙基本保存完整。

荥阳故城城墙↓

城墙下宽上窄,底部建在生土层上,由黄土版筑夯成,细密坚实,夯层清楚,城墙上一排排版筑夹棍痕迹,清晰可见。

城墙墙体现残高11米左右,底宽24米,巍巍壮观。

荥阳故城西南城角↓

荥阳故城,因位于荥泽西岸荥水之阳而得名,东有鸿沟通淮泗,北依邙山临黄河,南面遥望京索,西过虎牢接洛阳,为南北之绾毂,东西之孔道。

荥阳故城西城门

当年刘邦遭项羽围困时,以纪信出东门诈降,自己乘机从此门西逃脱险。

春秋时,晋楚称霸中原曾鏖战于此;

战国时,秦拔荥阳置三川郡,为郡治并设敖仓于邙山;

楚汉之争,双方曾屡战荥阳,纪信赴汤蹈火换得刘邦脱险奠定后来胜局。

西城墙顶部↓

城墙剖面夯层↓

西墙中段南侧剖面↓

城门坍塌后在城墙上的堆积↓

荥阳故城不仅以战略要地名闻天下,隋唐以前一直以交通枢纽而为区域经济都会。

荥阳故城冶铁高炉遗存↓

考古发掘表明,城内不仅有粮仓和完备的市政设施,铸铁业也极为发达。

炉底积铁↓

城外的冶铁作坊为河南郡第一坊,有完整的冶炼和铸造工艺系统,铸造出大批高质量的铁器,反映了我国汉代先进的冶铁水平。

荥阳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故城冶铁遗址出土的梨铧、 双齿镢↓

荥阳故城冶铁遗址出土的锄 、凹形锄↓

荥阳故城冶铁遗址出土的铁梨铧

荥阳故城冶铁遗址出土的铁铲

荥阳故城冶铁遗址出土的铁锛

荥阳故城出土的铁器,技术检测表明,当时已采用球墨铸铁技术,远远早于发达的欧洲国家。


分享到: 编辑:黄波涛 统筹:黄修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