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郑州,田埂飘香。11月2日,2025年第七届郑州种业博览会暨第十届中原国际种业科技展览会在惠济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中原种业科技园开幕。
本届博览会以“构筑种业新高地、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汇聚全球种业精英,展示前沿创新成果,共同擘画现代种业发展新蓝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来自意大利、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国内外近800家参展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本届展会规模与多样性均创历史新高
本届展会汇聚国内外321家育种单位的力量,集中展示了超过6000个优质蔬菜与鲜食玉米品种,全景呈现了从育种研发、生产繁育到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其规模与多样性均创历史新高。20万平方米的展示区里,科技与自然交相辉映:100个展示大棚蔬果飘香,13万平方米露地展区绿意盎然,2.2万平方米品牌馆、现货交易区、农资区、农机区、蔬菜雕刻插花区,以及鲜食品尝区错落分布,构成一幅立体的种业创新画卷。
展示区内,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的展位前,摆放着蝴蝶兰、石斛兰、萝卜2501等科研人员选育的新品种。“我们今天展出了将近40个农作物新品种,你们看,我手上拿的青色萝卜品种是2501,它的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萝卜要高,紫色的萝卜品种是2521,含有大量花青素,营养成分很高,这两个品种共同的特点是生长周期较短,很受农户欢迎。”郑州市农科院科研科科长王慧瑜向参观人员介绍。
同步开启线上云展
“我参加过许多国家的种业博览会,但本次郑州种业博览会的规模、品种数量及展示效果均达到了全新高度,为国际种业博览会树立了新标杆。”国际园艺学会葫芦科分会主席刘文革博士在致辞中感慨道。他特别指出,展会上涌现出的大量突破性新品种,展现了全球育种家的智慧结晶,为行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卓越平台。
意大利巴里大学的Stefano Pavan教授同样对展会赞誉有加:“这不仅是一场种业博览会,更是全球种业创新成果的全景呈现。我所见到的作物多样性以及新品种展现出的生命力与潜力,令人惊叹。”
本届展会不仅是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推动合作的桥梁。多场专业论坛、签约仪式及地展观摩活动将举办,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种业振兴步伐,让更多优质种子扎根沃土,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最坚实的根基。
本届展会同步开启线上云展,参展单位与种植户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品种种植、成长、采收全过程影像,实现线上观展、查询、交易与线下实地观摩的有机互补,打通种业科研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本届展会持续至11月3日,后续还将联动2025郑州市蔬菜文化节,于11月6日启动开园采摘活动,让市民走进沃野田园,体验优质蔬菜品种成果。
本报记者 赵冬 王军方 张国庆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