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傍晚,随着舞台灯光熄灭,绿城广场上的人群渐渐散去,但居民手中的礼品、脸上的笑容和心中的温暖并未消散。10月25日至26日,2025郑州邻居节·二七站暨“健康中国我们行动”郑州站在此热力启幕,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吸引了千万名市民参与。这场深秋的邻里之约,不仅编织起一张连接民心的“温情网”,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在绿城蔚然成风。
让绿城成为传递温情的“幸福磁场”
2025郑州邻居节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核心,打造“红色纽带·温情社区”年度主题,通过“1+3+N”模式(1个党建品牌引领、3类活动规模覆盖、N种创新形式渗透),旨在将“红色纽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构建社区治理与邻里文化深度融合的体验场景。
2025郑州邻居节·二七站暨“健康中国我们行动”郑州站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郑州市文旅局、郑州市商务局、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郑州市园林局等单位指导,郑州日报社、二七区委、二七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郑州晚报、二七区委宣传部、二七区委社会工作部承办,郑州市公园广场事务中心、二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办。这场集现场服务、故事分享、文艺汇演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邻里盛会,将“红色纽带·温情社区”的核心理念具象化,让居民在欢笑中拉近彼此距离,让绿城成为传递温情的“幸福磁场”。
让“温情社区”理念可感可及
在绿城广场的活动现场,三大功能区域各具特色,将“温情社区”的理念转化为可感可及的体验。泰和里社区的传统舞蹈《鱼灯舞》韵味悠长,春之声合唱团的《我的祖国》更是引发全场大合唱,唱出了邻里间的家国情怀。这场没有明星大腕的演出,却因充满生活气息而格外动人,成为邻里展示风采、交流情感的最佳舞台。
便民服务区内,义诊、健康咨询等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收获实惠。医疗志愿者耐心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解答健康疑问。此外,防诈科普、免费体测等实用服务也备受青睐,志愿者用专业服务为现场实名“私人定制”健康食谱。
互动体验区则成为邻里破冰的“催化剂”。安利纽崔莱健步走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居民参与,大家结伴而行,在运动中拉近距离;健康游戏区里,大人小孩通力合作,笑声此起彼伏;多样的互动形式让“生人社区”加速向“熟人社区”蜕变,正如居民所唱:“楼挨楼我们都是邻居,心贴心我们胜过亲戚。”
形成“人人共享”的社区建设氛围
为期两天的邻居节虽已落幕,但它播下的温情种子正在持续生长。活动现场,“健康社区示范单位”授牌仪式的举行,为社区建设树立了标杆,也激发了更多社区的参与热情。不少居民在活动中结识了新邻居,约定今后共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爱心商户们也达成共识,将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定为“便民服务日”,让邻里温情延续下去。
事实上,这种温情传递在二七区早已形成传统。蜜蜂张街道的“舌尖邻里情”百家宴活动中,居民端出拿手菜,党员牵头唠家常,饭桌上化解矛盾、共商治理,将美食盛宴变成了治理平台;青秀佳苑社区的“爱心妈妈菜”送餐活动,让独居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郦都社区的国风雅韵游园会,则让居民在欢笑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次邻居节更是将这种分散的温情力量汇聚成流,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区建设氛围。活动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省、市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报道,网络视频引发热议,网友们留言,“这样的邻居节太有意义了,希望能常态化开展”“看着就温暖,这才是社区该有的样子”……大家纷纷表示,从线下的欢声笑语到线上的点赞,邻居节不仅拉近了物理距离,更拉近了心理距离,让“爱国爱家、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区风尚更加深入人心。
长效机制促长效,美好二七再出发
2025郑州邻居节·二七站暨“健康中国我们行动”郑州站的成功举办,并非偶然,而是二七区长期深耕社区治理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二七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书画、舞蹈、手工制作等文体活动,打造了“康桥学堂”“翰墨国学堂”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形成了“月月有大活动,周周有小互动”的活动机制,让邻里交流有平台、有载体、有温度。数据显示,依托邻居节平台,二七区已累计开展“邻里故事汇”“夸夸我的好邻居”等系列活动200余场,吸引5万余人次参与,红色纽带已成为凝聚社区共识的坚实基础。
秋光正好,邻里情浓。2025郑州邻居节·二七站暨“健康中国我们行动”郑州站虽已落下帷幕,但红色纽带已牢牢系紧邻里心,温情故事正在不断续写。这场邻里盛会不仅是一次情感的交融,更是一次治理的实践,它用最朴实的方式证明:当党建引领成为纽带,当邻里温情成为底色,社区必将充满活力,城市必将更加温暖。
本报记者 刘伟平 景静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