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害怕和人打招呼,不知道说什么,今天练习了几遍,心里有底了,感觉下次和邻居可以试着开口了。”10月26日,二七区锦和社区的活动室内,一位精神障碍康复者的真切分享,让整场“赋能日常管理 共筑康复桥梁”主题培训充满暖意。
这场由二七区民政局指导、社区联合开展的“能量补给站”第十期活动,正以接地气的方式,帮康复者们打破社交壁垒。
活动伊始,社工设计的“互动破冰”游戏迅速拉近距离,轻松的笑声让现场氛围变得安全又友好。“和人交流时,眼神温和注视对方、嘴角自然上扬,比说很多话更有用。”专业心理医生结合生动PPT,把开启对话、维持话题等实用技巧讲得通俗易懂,还通过现场演示拆解目光接触、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沟通的“密码”。
最热闹的当属场景演练环节。在社工引导下,康复者们分组模拟超市购物问价、邻里碰面寒暄等日常场景,从最初的羞涩躲闪到逐渐主动开口,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同伴们的掌声。“阿姨,这把青菜多少钱一斤?”“张姐,今天天气真好呀!”简单的对话里,藏着他们迈出社交第一步的勇气。
二七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精康群体融入社会的主阵地。我们推动‘精康融合行动’,就是要通过这样精准、多元的服务,把专业支持送到群众家门口。这场活动看似是教沟通技巧,实则是用‘五社联动’的力量搭建融合桥梁,让康复者在‘沉浸式体验’中重建信心。”
未来,二七将会持续聚焦服务对象需求,把康复服务与15分钟社区幸福圈建设结合起来,推出更多生活技能、职业适应等主题培训,让每一位康复者都能在社区找到归属感,让民有所想、我有所应的治理理念落到实处,用有温度的服务绘就基层治理暖图景。”
记者 陶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