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10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河南省生态保护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
划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7020平方公里
河南科学划定生态空间。严格落实大保护、大治理要求,划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7020平方公里,将沿黄重要生态功能区、潜在生态价值区纳入保护范围,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印发实施《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统筹黄河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着力构建“一带两屏、一圈多点、一心三区”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源头保护能力持续增强。
河南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首批优秀典型案例
加快系统修复治理。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机遇,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争取国家奖补资金40亿元,先后实施了南太行地区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2个国家重大山水工程,在沿黄九省区中率先开展左右岸协同治理,济源、鹤壁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5个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正在积极谋划黄河下游及滩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和滩区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流域生态质量。
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18家,其中国家级83家
深化矿山生态修复。科学优化矿山布局,省市两级印发实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坚持矿产资源整合,流域内露天矿山数量减少至479家。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18家,其中国家级83家。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治理,争取中央奖补资金12亿元,实施鹤壁、郑州、安阳、平顶山等国家示范项目,“十四五”以来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34.7万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创新建立矿产资源全链条闭环监管机制,矿山管理秩序持续向好。
记者 孙雪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