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运输系统以“迅”应“汛” 全力筑牢道路安全防线

2025-10-0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自2025年9月以来,河南省遭遇多轮降雨天气,西部、北部地区降水尤为集中。面对中秋国庆假期持续降雨与出行高峰叠加的双重考验,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构筑起集精准预警、智慧巡查、立体排查、跨区联动、暖心服务于一体的安全防线,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精准研判,下好预警预防“先手棋”

雨情就是命令,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与气象、应急等部门建立高频次会商机制,密切跟踪雨情、水情、汛情发展。先后2次与气象部门会商,发布预警预报信息6条,通过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向“两客一危”车辆发送预警预报信息2.3万次,对471个施工驻地“吹哨”提醒。依托高速公路智慧化监测系统,对三门峡、洛阳等暴雨预警区域实时调度30余次,严格落实“响应、巡查、管控”机制,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将预警延伸至在建工程项目驻地、港口码头、渡口渡船,实现了从“车轮”到“船头”的全链条、主动式防御。

全域排查,拧紧隐患治理“安全阀”

秉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执行 “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三查制度。重点加强对G208、G209、G344等山区路段高路堑、高路堤边坡的巡查频次,对269处地质灾害高风险路段和老旧桥梁实行“一路一策”和24小时专人值守。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巡查人员10372人次,排查重点路段4.27万公里、桥梁5068座、隧道264座。航务海事部门实现对全省营运客船、渡口全覆盖检查,周口港在节前完成了对港区大型设备、供电系统的全面“体检”,确保港口运营安全无虞。

跨区协同,织密区域联动“防护网”

为应对大范围降雨可能造成的跨区域影响,河南省创新建立“跨省域、跨路段”汛期应急联动机制。与相邻省份实现雨情信息共享、同步管控策略、协同分流疏导,确保省际通道畅通。在省内,相邻路段管理单位建立联合巡查与应急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一条路、一条心”的协同作战格局,显著提升区域路网整体韧性。

力量前置,建强应急处突“先锋队”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始终保持“汛期战时状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省高速公路184支抢险队伍6421人全员在岗,189个物资储备点备足砂石料、编织袋、排水泵等物资,挖掘机、装载机、应急通信车等大型设备在关键点位随时待命。普通公路水路部门预置应急人员5752人、机械设备885台。在小浪底、丹江口等船舶密集库区部署海巡船(艇)现场驻守,要求航运企业配备应急船舶,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暖心护航,彰显为民服务“人情味”

冰冷的雨夜,河南交通人用温情守护群众出行。

“巡拖一体”高效救援:10月1日晚,郑州机场高速上一辆轿车雨中故障。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中原高速航空港分公司的“巡拖一体车”迅速抵达,快速将车辆拖离,化解了险情。这款集巡查与救援于一体的“保通神器”,让故障车主避免了漫长等待。

“移车神器”化险为夷:针对车辆轮胎抱死等棘手情况,救援人员使用轻便的“移车神器”,几分钟内即可将车辆移至安全地带,极大减少了二次事故风险。

“弹性管控”保障畅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部分路段通过情报板临时允许借用应急车道,这一灵活的“扩容”措施,有效缓解了高峰期的拥堵压力。

风雨见证初心,担当诠释使命。从智慧平台的精准预警到巡查人员的坚定步履,从科技救援的迅捷响应到区域协同的紧密配合,河南交通运输系统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镌刻在每一公里平安路上。

记者 张倩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张改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