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就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的工作和成效等问题答记者问。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转移人口居全国之首。记者从现场获悉,河南坚持大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增收,加强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十四五”以来,全省培训农业转移人口44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38.2万人,累计转移就业3075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揽子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构建我省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体系。一是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聚焦“1+19+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零工市场228个、零工驿站1438个、“家门口”就业窗口27643个,精准匹配农业转移人口家门口就业需求。二是深化省际劳务协作联盟,全省签订劳务协作协议746个,持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三是结合技能河南建设,大力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的农业转移人口进行兜底安置。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出台进一步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政策文件,全面取消参保人员户籍地等限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二是修订《河南省失业保险条例》,明确农民合同制工人与城镇职工同等参保缴费、同等享受待遇,去年实施以来已有14.43万农民工获益。三是制定河南省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已在郑州、洛阳、南阳3市开展试点,适时将全面推开,惠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四是持续推进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五是严格落实困难群体兜底帮扶政策,“十四五”以来,累计为603.4万人次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4亿元。六是不断拓展河南社保服务渠道,建成2094个社保便民服务合作网点,500多项社保业务实现“全省通办”“就近能办”“网上可办”,不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截至目前,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871万人、1149万人、1134万人,基本实现社保参保制度全覆盖。
在劳动者权益维护方面。一是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建立“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机制,大力推进调解组织建设,“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建调解组织5134个,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99.2%、仲裁结案率84.7%。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施细则、工资保证金实施办法和业务办理规定,在全国率先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替代,全面推广应用河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确保所有查实的欠薪线索在规定时限内全部清零。三是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建成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128家,农民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持续深化,工作初见成效。
记者 孙雪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