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河南金融监管局聚焦粮食安全、小微企业融资、养老医疗、减证便民、纠纷多元化解等领域,出台系列举措推进“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扎实推动惠民利民政策直达基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聚焦粮食安全,筑牢“中原粮仓”产融基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河南金融监管局紧盯“三夏”关键农时,提前谋划部署,指导银行机构备足信贷资源,聚焦夏粮“产、购、储、加、销、种”全流程,创新惠农助农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模式,精准满足农资、农机、农技、粮食收储等涉农金融需求,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题。截至6月末,全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61.08亿元,同比增长21.93%;累计发放粮食收储贷款458.68亿元,同比增长近30%;累计发放农资贷款超70亿元,同比增长超50%。指导保险机构同步抓好夏粮理赔与秋粮承保工作,紧密结合气象部门旱涝急转预警信息,紧盯农时窗口,坚持“愿保尽保、应赔尽赔”,在全面提升夏粮理赔质效的同时,加速推进秋粮承保扩面,确保秋粮作物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截至6月末,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69.7亿元,为743.48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28.41亿元。
聚焦小微融资,畅通“普惠纾困”暖心通道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河南金融监管局指导全省银行机构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以申报和推荐“两张清单”为抓手,精准摸排辖内小微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对推荐清单内企业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推动利率适宜的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捷投放,相关工作获省委改革办红榜通报表扬。活动开展以来,全省累计走访小微经营主体730.76万家,向124.55万户提供授信1.21万亿元,实际放贷117.64万户、金额1.11万亿元,其中首贷户13.41万户、信用贷款5528.41亿元,占实际放贷金额的近50%。全省普惠信贷保持量增、价降、质提良好态势,截至6月末,全省普惠贷款余额15270.33亿元,较年初增长9.97%,户数479.03万户,新发放普惠贷款平均利率3.74%,较2024年下降0.54个百分点。
聚焦社会保障,优化“养老医疗”服务生态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河南金融监管局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开发存款、基金等个人养老金产品800余款,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全面落地。组建个人养老金政策宣讲团,会同省人社厅制定个人养老金宣传规划,实施“百场线下宣传、千家企业单位、万个乡村(社区)”的“百千万”计划,推动政策和优质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等。截至目前,全省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1125万人,位居全国前列。协同医保部门持续推动“郑州医惠保”业务健康发展,强化普惠性医疗保障能力,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该险种推出以来,累计为357.28万人提供保险保障,累计赔付超2亿元,赔付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聚焦多元调解,构建“纠纷化解”河南模式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金融监管局多措并举,推进金融纠纷调解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多元化解质效,为金融消费者打造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优化省、市、县三级调解网络布局,搭建“中心+分站”架构,在18个地市设立专业调解中心与376个调解窗口,构建“线上+驻点+巡回”的调解机制,将金融纠纷调解融入社会治理网格体系。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纠纷年调解量达1.58万件,同比增长75.3%,今年以来累计提供县域调解服务7391次。创新“小额快处+”机制,打造纠纷化解“河南模式”,在辖内率先指导金融机构建立小额纠纷快处机制,将机制作为“内部和解”的抓手,通过前端快速处置,严防纠纷升级、外溢,并以“小额快处+”为基础,与“外部调解”联动,提升调解质效;与“授权裁决”结合,明确“单一金额授权”“特定事项授权”及“金额+事项综合授权”等多层级授权方式,开创“内部和解+外部调解+授权裁决”一站式解纷新路径,推动机构从“被动处置”向“主动服务”转变。机制运行以来,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推动全省监管投诉实现“三年连降”。
聚焦风险减量,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络
为全面提升保险行业重点灾害事故理赔服务水平,河南金融监管局积极引导保险业开展汛期风险减量,印发《车险领域大灾应急理赔服务指引》,压实各财险机构在防汛期间应急响应、资源储备、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主体责任。通过指导金融机构绘制汛期水淹热力图,开展警保联动前置疏导,在全省151个水淹高危路段实施预警救援工作,减少水淹车辆超5300台,预估挽回社会损失6000万元。指导财险机构落实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农村道路风险减量,督促行业主体推行省内农村区域高危路段改造。截至目前,全省138个农村高危路段已实施改造,预计减少社会损失1.5亿元,降低路段人身伤亡发生率约90%。推动财险机构与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加强合作,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风险减量,指导财险机构优化风险定价模型,引导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对“价高易损”的零部件实施分拆换修,推广配置安全驾驶系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与赔付成本。截至目前,全省财险业共计为138.06万辆新能源车提供商业险风险保障,同比增长44.96%,已决赔付20.19亿元,同比增长37.54%。
聚焦外贸企业,打造“稳企兴业”金融后盾
为健全金融支持稳外贸工作机制,河南金融监管局会同省发改委、省商务厅及郑州海关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外贸力度的工作方案》,对全省1.3万户外贸企业,逐户明确主办银行,坚持“一行一企一策”,确保企业融资需求得到及时响应。突出对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企业的金融支持,与商务部门共享企业名录信息,依托“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组织金融机构进行重点走访和深入对接;建立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外贸企业“白名单”,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贷尽贷”“应保尽保”。推动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不盲目抽贷、断贷,助力稳企业、稳外贸、稳经济。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机构支持外贸企业贷款3560.8亿元,较年初增长19.1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14.09个百分点,保险机构累计为8360家外贸企业提供风险保障922.1亿元。
聚焦减证便民,提升“高效便民”服务体验
为解决群众办事证明多、手续繁琐等问题,河南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清理规范金融机构要求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的通知》,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清理规范要求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专项工作。指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在办理业务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原则上不得要求村(社区)出具相关证明;督促金融机构对要求消费者出具的各类证明事项及其依据进行认真梳理,修订完善相关内控及业务管理制度,避免出现要求消费者出具重复证明、无实质意义证明等问题。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共缩减需要消费者提供的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122项,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体验,推动了金融服务从“减证”到“简政”的深层转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记者 宋聪颖 通讯员 杨路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