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优势突出 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大会再度花落郑州

2025-09-1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以“数智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为主题,设置3万平方米展览展示区域,重开展四项活动,真正实现“河南农业走出去”与“东盟资源引进来”的双向奔赴……10月12日至14日,由河南省政府与中国-东盟中心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 “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作为首届东盟粮农合作大会的承办方和举办地,首届大会成效几何?本届大会缘何再次花落郑州?9月16日上午,河南省政府在北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东盟粮农合作发展成效和本届大会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首届大会成效显著

据悉,2024年恰逢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郑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东盟中心联合举办了2024河南(郑州)—东盟粮农合作大会,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力服务了双方粮农领域的务实合作。大会成功邀请东盟10国100余位嘉宾参会,促成东盟与河南企业16组33家现场签约,签约金额逾百亿元。为促进签约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组织郑州市相关龙头企业围绕农产品供应链协作、国际贸易合作等话题深入探讨,寻求合作新机遇,推动优质项目“引进来,走出去”。金星啤酒、好想你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展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市场,有效提升河南农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有效搭建了双方长期合作的交流机制。为持续拓展大会成果,今年3月5日,郑州市政府组团出访柬埔寨、泰国,郑州农发集团组织50家龙头企业共同赴柬推动豫柬粮食产业合作,3月17日,在河南(郑州)—柬埔寨经贸文旅交流会上,郑州农发集团与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就合作正式签署备忘录。同时,在中国—东盟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谋划建设“东盟产品展销中心”和“中国东盟智慧农业示范中心”,展示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成果、东盟国家特色产品和文化,智慧农业最新成果等。

——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落地。通过举办大会及落实大会成果的一系列举措,深化了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在粮食安全、农业技术、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郑州农发集团成功达成柬埔寨腰果、胡椒、榴莲等特色农产品直飞河南,建立马来西亚、泰国进口榴莲,俄罗斯葵花籽油、冷链等其他“一带一路”及重点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渠道,同时,积极布局南美市场,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网络,拓展了全面开放新格局。

农业领域优势突出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及首届东盟粮农合作大会的承办方和举办地,郑州市在农业领域优势突出。

农产品贸易优势明显。郑州地处嵩山东麓、黄河之滨,居中华腹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率先建成米字型高铁网,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4至6小时通达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主要经济区。首创“中欧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多式联运新模式,成功开行越南、泰国进口水果冷链专列和农产品出口冷链专列。空中交通方面,机场北货运区投入运营,航空客货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海上交通方面,陆海联动、铁海直运模式在郑落地,进出口货物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为国内外农资、农产品、信息、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产业基础坚实。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集聚了全省优秀的科研院所、人才、农业龙头企业等,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搭建坚实基础。以农业芯片的“种子”为例,全市有107家种子企业,2024年种子销售额48亿元,占全省的34.5%,豫玉种业、秋乐种业跻身全国销售20强。另外,借助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郑州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近千亿元,“三全”“思念”“好想你”“白象”“蜜雪冰城”“千味央厨”等农业品牌产品远销海内外。

乡村发展支撑有力。郑州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创新,率先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签署“一谷三区”共建协议,以片区化建设理念,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在智慧农业建设上,加快推动“三农”工作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平台,构建“1+5+N”的融合格局,“蓝天卫士”、“农机云”等“三农”数据实现一键调度,“郑慧农”AI数字人上线运行,稳步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记者 李莉 赵冬 北京报道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