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记者自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获悉,郑州航空港区外贸发展迎来标志性突破:全区备案外贸企业数量正式迈过千企大关,企业活跃度同比提升44.12%,今年以来新增备案企业152家、同比增长39.45%。这一里程碑式成果,不仅为航空港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更标志着中原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外向型经济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
良好的通关环境推动外贸企业快速发展
内陆腹地开放优势 持续释放
今年前7个月,郑州航空港区进出口总额达2296.81亿元,同比增长40.2%,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交出亮眼“成绩单”。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口岸管理局、新郑海关、招商工作部、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等多部门的协同发力——通过持续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政策落地见效,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全方位助力外贸企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让内陆腹地的开放优势持续释放。
依托新郑综合保税区这一核心载体,郑州航空港区整合航空口岸、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国际陆港4类口岸资源,叠加多种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构建起功能最全、效率领先的“1+4+N”口岸格局。
如今,从这里出发,“买全球、卖全球”已成为越来越多外向型企业的日常,口岸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持续领跑内陆地区,为外贸发展筑牢“硬支撑”。创新“区港一体化”模式,跑出通关“加速度”。针对企业通关效率与物流成本痛点,航空港区大胆探索,打通新郑综保区与空港口岸间的物理壁垒,创新推出“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大通关模式,实现“区”与“港”无缝衔接。
目前,区域通关时效提升超60%,企业运输成本降低50%以上,“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的通关环境,让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创新上线
外贸“一类事”窗口服务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航空港区创新上线外贸“一类事”窗口服务系统,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简化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自2024年11月试运行以来,该系统已累计为企业提供帮办服务及业务办理280余次,14个高频事项实现“一窗通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企业发展更省心、更安心。
千企云集的背后,是郑州航空港区开放能级的持续提升,更是中原地区外向型经济的蓬勃生长。未来,随着各项开放政策的深度落地、服务举措的持续优化,航空港区将继续扛起内陆开放“桥头堡”的使命担当,为中原开放型经济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本报记者 刘凌智 通讯员 李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