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郑州的“速度”与“温度”!乘客地铁站心脏骤停,紧急时刻多方协作守护生命

2025-08-2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感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医生,要是没有你们,我家人就没了……” 近日,一名在郑州务工的山西籍男子在地铁站突发心脏骤停,历经 “现场AED急救—医院急救绿色通道—快速介入手术—重症监护治疗” 的全流程守护,最终转危为安。

8月19日,山西运城人王先生在郑州一地铁站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危急时刻,地铁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接到求助后,120调度员迅速响应,一边准确核实关键信息、调派最近救护车,同时,通过电话清晰指导现场工作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接到120急救中心指令后,郑大五附院急救小组火速到达接手抢救,经过评估、判断:患者自主心律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无意识,立即连接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考虑到王先生病情危急,通知院内ECMO小组复苏室待命,准备相关设备和急救措施,为重症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最大保障。

救护车将王先生紧急转运至郑大五附院急诊科时,他仍神志不清且无直系家属陪同。面对 “无家属、病情重、需紧急手术” 的特殊情况,医院胸痛中心团队第一时间启动急救应急预案:一边安排医护人员为王先生快速评估,启动胸痛绿道给予高级生命支持;一边通过一切可能获取家属联系方式。

王先生的家属身在山西,无法现场签署手术同意书。医护人员通过电话进行联系,详细告知家属患者病情严重性、手术必要性及风险,在远程征得家属同意后直接将王先生送入介入导管室。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梁雪主任与患者家属电话沟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王先生的冠状动脉回旋支存在急性闭塞,这正是导致他心脏骤停的 “元凶”。 医疗团队迅速为王先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俗称 “心脏支架手术”),帮助他成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

手术后,王先生被转入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此时他仍存在神志不清、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问题。医院立即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进行精心守护,王先生病情逐渐好转,很快被转入普通病房,即将进入后续治疗阶段。

从120 远程指导地铁人员进行AED操作、与郑大五附院急救团队无缝衔接,到医院在无家属情况下果断启动 “绿色通道”应急预案,胸痛中心、CCU等多科室联动的“全程守护”;从急重症一体化标准流程的高效运作,到与山西家属及时的远程病情沟通……地铁工作人员的快速反应、120调度人员的专业指导、郑大五附院院前急救的精准处置与院内治疗的高效协同,用“不耽误1分钟”的速度和“不忽视1个细节”的温度,为一名异乡客筑起了生命防线。

记者 汪永森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