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戴耳机,“耳蜗毛细胞死一个少一个”?

2025-08-2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耳蜗毛细胞死一个少一个”, 听力损伤悄无声息且不可逆?近日,一段“长期戴耳机伤害耳蜗”的视频在网上火起来,这让经常喜欢塞着耳机听歌、接打电话的张绍军(化名)心里有了几分畏惧。那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怎样佩戴耳机才安全?今天,来听听医生和相关专家如何说。

缘起:生活习惯中的听力危机

跟张绍军一样担心的还有李女士和高先生,二人都是30岁出头。李女士说:“我经常在出门逛街、坐车,怕吵着别人,也怕别人吵着自己,戴上耳机听音乐是必备的选择,而且晚上也是塞着耳机听着睡觉,一天戴耳机时间最长2小时左右。”高先生是单位的主管,他说:“在公司,电话会议是家常便饭,戴耳机经常在1个小时以上,有时候在晨跑路上、上班途中都会戴上耳机,外面噪声大不自觉地就把音量开大了。”

他们开始并未注意到自己的听力在逐渐下降。起初,他们发现需要将电视或音乐的音量调得更大才能听清楚。随后,出现频繁询问对话内容和对高频声音不敏感的情况。

经过详细的听力测试和耳科检查,医生确定他们的听力问题主要由耳蜗损伤导致。长时间的高强度声波刺激对耳蜗的微细毛细胞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在日常接诊中,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朱晓凤表示,接诊耳部患者中长期佩戴耳机后耳鸣、耳聋的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大多是年轻人、中年人,其中年轻人偏多些,有些人运动的时候也戴耳机,有的人睡眠不好,喜欢听书听着听着睡着了那种。

那么,长期配戴耳机后会有哪些表现呢?朱晓凤说,戴耳机时间长的话,可能会发生双耳高频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病人往往感觉不到,呈隐匿性。有时候仅表现为耳鸣、听觉过敏,来医院一看,纯音测听显示高频有听力下降。”

研究表明,长期连续听85分贝(dB)以上的声音,将可对听力产生永久性损害。许多常见的耳机音量可轻易超过这一阈值。因此,长时间使用耳机,尤其是在高音量下,极大地增加了听力受损的风险。

除了音量,使用耳机的时间长度和频率也是听力损伤的重要因素,朱晓凤说,长时间不间断地使用耳机,尤其是在睡前佩戴,容易戴着耳机入睡,会对耳朵造成持续的声损伤,导致耳鸣、听力下降。

追问:为啥耳朵会这么娇贵?

人的耳朵为啥这么娇贵?我们需要搞清楚耳朵的结构。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声音从外到内会经过外耳收集、中耳传导,再到内耳,激发感受听觉的毛细胞释放递质,刺激到听觉神经,经中枢传导通路传到大脑皮层,进而听到声音。

当音量过高时,耳蜗中的毛细胞,负责转换声波为电信号的听觉感受器,造成毛细胞损伤和死亡。您可别小瞧这些毛细胞,它是非常娇嫩和珍贵的,虽然数量上有1.5万个左右,但却是死一个少一个,一旦死亡后无法再生。长期暴露在高音量下,这些毛细胞无法自我修复,不可避免地影响耳蜗功能,最终导致听力改变。

对于耳机听时间长会损伤耳蜗毛细胞的说法?朱晓凤说:“噪声跟强度和时长有关系,而不是说我听一次就死一次耳蜗细胞。”当你最喜欢的音乐、播客,或是那些让您身临其境的电影声效,突然间变得模糊、遥远,甚至完全消失。很可能就是早期听力损伤的表现。若出现耳内持续嗡鸣(耳鸣)、对高频声音(如门铃声、鸟叫声)不敏感、日常对话中频繁要求他人重复说话内容等症状,就需及时就医了。因为听力损伤往往是悄无声息,且不可逆的。一旦受损,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也只能是补偿手段,而非完美替代。

提醒:遵循“3个60”原则减少听力损伤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合理使用耳机不会直接导致听力损伤,但错误的使用习惯是主要诱因。长时间或高音量使用耳机会导致听力受损,主要与音量大小、使用时长、耳机类型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耳机音量超过85分贝(约等于嘈杂街道的噪音)且持续超过1小时,可能损伤内耳毛细胞。长期暴露在高音量环境中,会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例如,地铁通勤时若需将音量调至掩盖环境噪音,实际分贝可能超过100分贝,远超安全阈值。

连续使用耳机超过60分钟会令耳部疲劳,长时间压迫耳道还可能引发炎症。朱晓凤建议,在享受音乐和声效的同时,要遵循“3个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单次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周围噪声不超过60分贝的量。也就是每人每天戴耳机时间最长也就1个小时,且听力分贝跟人说话的声音大小差不多,周围噪声超过60分贝时,不建议佩戴耳机,以保护听力。

耳机类型选择不当也可能会对听力有所损伤。特别是入耳式耳机封闭性强,易将声波直接传递至耳膜,相同音量下对听力压力更大。相对来说,头戴式或降噪耳机可通过物理隔音降低环境噪音,减少需要调高音量的场景,更安全一些。

那么,如何控制音量和时间?建议使用手机自带的“音量安全检测”功能(部分手机支持),或通过分贝检测APP监控音量。

优先选择降噪耳机,主动降噪功能可减少外部噪音干扰,帮助维持较低音量。在健身房、车站等噪音大的场所,尽量用耳塞隔绝环境音,而非通过调高耳机音量掩盖噪音。还要定期清洁耳机,避免细菌滋生引发外耳道炎;避免与他人共用耳机,减少感染风险。

支招:如何兼顾娱乐需求与听力保护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耳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音量、缩短使用时间、选择合适的设备,兼顾娱乐需求与听力保护。朱晓凤建议这些实用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式不妨试一下:合理控制音量:耳机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每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尽可能在安静环境中使用耳机,以减少需要提高音量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耳机:尽可能选择覆盖耳朵的耳机,减少外界噪声干扰。

定期休息:每听30分钟,休息至少5分钟。在长时间使用耳机后,让耳朵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听力检查:建议每年进行听力检查,尤其是高频使用者。即使没有明显的听力问题,也建议定期进行专业听力检查。这有助于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防护建议:优先选择外放模式;清洁耳机防细菌感染;若出现耳鸣或耳闷,需尽早就医以免永久损伤。

记者 鲁燕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