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汉石雕博物馆,陈列着一块“清风”石匾。青色石面上,清风二字雄浑豪迈,气势磅礴,传递出清正、清朗的精神意蕴 。石匾介绍中写道:“该石匾从郑州碧沙岗附近居民王先生处征集,系家传,是其爷爷当年在碧沙岗旧址偶然得到。字迹为冯玉祥将军手书。”一块石匾,徐徐清风,给我们展开了一段冯玉祥将军在郑州碧沙岗的廉政往事。
碧沙岗,即今天的郑州碧沙岗公园。北伐战争后,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烈士,拨款20万元,拟在郑州城西乱坟岗上修建碧沙岗烈士陵园。为此,冯将军分文不苟、亲自督工。工程伊始,便有承包商觊觎牟利,悄悄塞给冯一块金砖,请求他在施工中予以关照。冯将军愤然将金砖掷之于地,并厉声斥责:“烈士们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这陵园一砖一瓦皆系民心,岂容玷污!”他随即让人重审工程账目,将那名承包商逐出工地,之后规定所有建材都要由士兵和百姓代表共同验收,账目每日公示在工地旁的木板上,任人查问。为表达其廉洁奉公的决心,还奋笔写下 “清风” 二字,命工匠刻于石上,置于工地显眼处,以警示军民。
有一次,冯玉祥在园中巡查,见一名工匠将施工剩下的一些水泥塞在自己怀里。他上前询问缘由,原来工匠家中房子漏雨,想带点水泥回家修补屋顶。将军闻讯,并没有呵斥处罚,而是让人从仓库里另取了一袋水泥送给了工匠,费用从自己的私账中支出。他说:“公物私用的口子不能开,但体恤百姓也不是错。带兵者身正,队伍才正;队伍正,百姓才信。”
有下属见他日夜操劳,便悄悄备了些当地特产的点心给他送去,想让他补补身子。冯玉祥见了,指着园中正在搬运石材的士兵和百姓说道:“他们每日扛石垒墙,吃的是窝窝头就咸菜,我岂能贪图安逸、独享美食?”遂将点心分发给士兵,自己则依旧啃着粗粮。
如今,在碧沙岗公园的“碧血丹心”丰碑下,在郑州汉石雕博物馆里的 “清风” 石匾前,常有游人驻足凝视、追思先辈。那苍劲的字迹和磅礴的气韵,藏着冯玉祥将军以廉治军、以洁明志、以亲待民的赤子情怀。
碧沙岗清风拂过树梢,仿佛还在诉说着将军那段尘封的往事——廉洁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查账目、送水泥、分点心的细微处。这段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往年旧事,于现代的公职人员而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动荡年代,冯玉祥以 “清风” 自警、以行为护廉;和平当下,我们更应秉持这份初心,把清风廉洁融入工作点滴。不负先辈遗志,让 “清风” 不仅是石匾上的字迹,更成为工作作风的底色,常拂心间,常伴征程 。正是:
葱葱草木深,碑碣记忠魂。
掷金彰正气,挥毫写精神。
黄沙凝碧血,松柏铭丹心。
旧事说廉韵,清风励后人!
刘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