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丨对假院士露头就打 别再让“阮少平”们忽悠了

2025-08-0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评论员 韩静

据澎湃新闻报道,男子“阮少平”打着伪造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旗号,在教育界游走多年,不少中小学“中招”。而“阮少平”是否其真名目前都不可考。权威部门明确回应,所有的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名单都在官网上,没有隐藏的。一些企业公布的“阮少平”资料。经查,他所谓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身份不存在。

这位“阮少平”的胆子着实不小。第一,公然冒充中国科学院院士,堂而皇之地在教育界游走多年;第二,参加各种公开活动,特别爱去中小学、公立医院;第三,所列头衔很多,而且级别非常高,常常是正职。假冒院士,让他名利双收,甚至越是活跃,越能骗取信任。

戳穿这场骗局并非难事,只需在官网搜索名字即可。可那些邀请单位,怎么就上了假院士的当?让假冒者登堂入室当“专家”,何其荒唐、何其讽刺,真该好好反思其中的问题。

是任人唯“衔”,只看受邀者的头衔就草率决定,疏于核实?还是形式主义,用“院士”这个金招牌来装点门面?抑或是盲目跟风,别的地方邀请了自己也不甘落后?无论如何,针对涉事单位邀请“阮少平”的目的、付出的成本、背后的猫腻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详查尽查。一方面,要揭开“阮少平”的真实身份,看看拉大旗扯虎皮的人究竟是谁;另一方面,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让假冒者无孔可钻、无处遁形。

对打着院士旗号的人不妨多些警惕、少些“迷信”。《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禁止以院士名义参加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和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以外的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为规范》中亦有相同规定。

说到底,院士本身只是一个学术身份,不是网红明星,不该被“毒流量”侵害。哪怕是真院士,打着院士身份出席其他活动都是违规行为;更不要说假院士,戏弄了众人,也玷污了院士制度的初衷和学术研究的纯粹。

目前,对“阮少平”的打假还在持续进行中,部分学校已删除相关报道。但后知后觉,不如防患于未然。打假一个“阮少平”,更要对其他的“少平”露头就打。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