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不断,小心爱车“上火”!这些“无害”小物件,可能引发火灾!

2025-07-19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40℃+!郑州高温持续,除了人会感到“闷热”,不少机动车也出现了“上火”症状,车辆自燃等意外事故不时发生,出行安全值得更多车主朋友注意。

郑州消防提醒车主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定期维保车辆、不私自改装车辆,避免车辆长时间遭受暴晒,避免一些看起来“无害”的物品给爱车带来伤害。

高温持续,机动车自燃事故时有发生!

近日,一辆新能源货车驶至省道S312与天河路交叉口附近时突然起火,郑州消防接警迅速组织进行处置,救援人员到场展开灭火作业,最终成功将火扑灭。此次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司机称驾车运输泡沫箱到仓库卸货,下车后被门卫发现车厢部位起火,其与门卫尝试用灭火器控制火势无效,遂拨打119求救。

6月30日,中州大道与南三环交汇处附近的高架桥上,一辆新能源汽车突然起火燃烧,浓烟伴着明火滚滚而上,消防救援人员随后到场进行扑救处置。

7月10日,一辆满载活鸡的货车行驶中突然起火,中牟消防紧急施救帮助车主减少了财产损失。

高温持续,车辆自燃事故增多,不仅给我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也给车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危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导致车辆起火“自燃”的原因也值得大家注意。

郑州消防提醒司机朋友注意行车安全并定期维保车辆,勤检查电路、油路,不私自改装车辆、不在车内放置易燃易爆物品,避免车辆长时间遭受暴晒,一些看起来“无害”却暗藏隐患的物品可能给爱车带来灭顶之灾。

车内数据线,注意随插随用及时拔出!

2025年5月12日,浙江嘉兴平湖市的沈先生准备开车出门,却发现有黑烟从车门缝隙冒出,他赶紧灭火。经查,自燃系手机充电数据线短路导致。

2024年4月,浙江金华一辆汽车副驾驶位置突然起火,经调查起火原因为手机数据线短路。车主表示数据线长期未拔,且推测问题可能出在快充设备或数据线本身。

郑州消防提醒车主定期检查电气、开关、灯座、制动灯等插接头或连接头是否松动、脱落,当出现胶皮煳味或冒烟等异常现象时,千万不能大意。此外,车上长时间插着数据线,充电线接口发生故障的几率提高,甚至可能因此损害车辆的电气系统。为保障使用安全,建议车主选购正规品牌,同时养成良好的手机充电习惯,随插随用及时拔出,不留隐患。

“数据线长期插在车载电源上,即使未充电,内部电路仍处于通电状态。”消防人员介绍,电流通过时,线材内部的铜芯会因电阻产生热量,而暴晒后车内温度可达60℃以上,会加速线材绝缘层的老化、变脆,甚至破损,导致内部导线直接接触引发短路。

消防人员建议,车主不要擅自改装电气线路和加装用电设备,发现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突然用电中断、闻到胶皮臭味或看到机罩盖边隙和仪表台附近冒烟,应迅速靠边停车熄火,断开全车总电源开关,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它们看起来“无害”,却暗藏隐患!

根据相关实验,高温密闭环境下,车内温度最高能升到60℃到70℃,此时一些看似安全“无害”的小物件,在高温炙烤下可能随时变身“定时炸弹”。打火机、香水、摩丝等都可能引发汽车火灾,建议车主不要将这些物品放在车内容易被太阳晒到的部位,或对一些物品进行及时清理。

打火机:普通打火机主要成分是液态丁烷,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高温会导致丁烷体积膨胀,内部压力骤增,极易引发爆炸,引燃车内其他可燃物。因此打火机不要放在车内,尤其不要放在仪表盘等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香水:香水酒精含量在40%到80%之间。在密闭的车厢里,高温会加速酒精挥发,产生的气体受热膨胀。更具隐患的是,部分香水瓶采用玻璃材质,可以形成类似放大镜的聚焦效果,若聚焦在易燃物品上将产生火灾风险。

瓶装水:饮用水瓶,其瓶身边缘在特定角度下亦可能汇聚阳光,长时间的聚焦同样存在引燃车内物品的潜在风险。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含有的大量二氧化碳,高温会导致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气体体积膨胀,瓶内压力急剧升高,严重时可能冲破瓶体引起爆炸。

电池、充电宝:手机电池、便携充电器等电子设备,对温度极为敏感。过热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破坏,引发鼓胀,甚至发生爆炸的危险。这类电子产品内部的化学物质一旦泄漏或燃烧,破坏力往往远超其他物品。

老花镜:老花镜属于凸透镜,其聚焦光线的特性与香水瓶类似,长时间聚焦之下,焦点温度迅速升高,可能会引燃车内物品,造成车辆自燃。

罐装喷雾:发胶、剃须泡沫、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罐装喷雾剂,罐内压力非常大,罐装喷雾内的物品本身也都是易燃品,如果在车内被暴晒,极易产生爆炸。

新能源车辆起火,远离现场后再报警!

传统燃油车辆起火,司机可断电熄火停车,离开车厢、报警求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如果火势较小、可控制,可以先自行查看火情,拿车载灭火器灭火。需要注意的是,在查看火情时,不要贸然将引擎盖完全打开。一旦猛地打开引擎盖,氧气会迅速进入,火焰可能会突然变大,容易烧伤自己。

新能源汽车一旦发生自燃,火势十分凶猛,且汽车起火大多发生在电池部位,需要进行断电处理,专业性过高,不主张车主自行灭火,也不主张按照燃油车的传统灭火方式去控制车辆,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车主及行人在发现新能源汽车起火后,应第一时间远离车辆,到达安全区域后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消防救援人员说明车辆的品牌和型号,由消防救援人员进行处置,不要自行灭火。此外,在实际救火作业中,新能源汽车电池易发生复燃现象,即便火势扑灭以后,依然建议车主不要返回车内,以免因小失大。

消防人员提醒,新能源汽车使用时,若发现出现大量烟气,要尽快撤离,确保安全。扑救新能源汽车火灾时,应保持距离,谨防触电。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后,会产生大量氰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气体,谨防中毒。

记者 汪永森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